.
1

岳西在线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852|回复: 26
收起左侧

[岳西风光] 岳西县和平乡太阳村“锅斗岩”——卒子游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26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岳西县和平乡太阳村“锅斗岩”——卒子游记
和平“锅斗岩”
——安庆风景系列
第161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组成部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关注,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和平乡太阳村“锅斗岩”风景点。图一:岳西县大别山青四山脉

    锅斗岩位于和平乡西部的太阳村,其一侧是安庆地区第一高峰驼尖和第三高峰多枝尖两主峰所环抱,东南与中纛村接壤,西与河图镇相连,北与太平村和鹞落坪国家自然保护区紧紧相连。图二:青四山脉一侧的锅斗岩
    锅斗岩因北侧巨大的崖壁形如倒扣过来的锅底而得名。锅斗岩是一个山岭,也是一条千百年来人行的山脊,锅斗岩最高处海拔1676米,地形较为平坦,是地壳运动时形成的山脉。图三:青四山脉远处的多枝尖
  锅斗岩山峦起伏,千峰竞秀,万壑争流。从锅斗岩一侧可以清晰的瞭望驼尖山脉与多枝尖山脉,这是整个大别山山系中最主要的一条山脉,整个山脉巍峨挺拔,巍巍耸立。图四:形如锅底倒扣的锅斗岩
   锅斗岩地处古潜山县(今岳西县来榜镇)与古太湖县河图镇两县交界,山顶平坦独立成峰,峰尖多巨石天然而成,形成由无数石块构成的一座奇特的石峰景观,是大别山青四山脉的高峰。图五:锅斗岩一侧山下的横冲
    从锅斗岩向驮尖遥遥相望,山体相连,另一侧与雷音寺塔遥遥相望。锅斗岩海拔1676米,因其北侧的顶峰巨石形似锅斗而得名。锅斗岩顶多有古松树,形态如迎客松,另有高山多枝杜鹃艳丽绽放。图六:站在九亮台看锅斗岩及远方的多枝尖
    锅斗岩山脊上遍布着一堆又一堆巨石,这些巨石并不是人工堆砌却胜过人工码放,它是上亿年的风化造成的各异形态,或人或兽,不一而同。图七:锅斗岩另一侧风景秀丽
    这些大石堆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形态各异的天然堆砌和奇松;数座嶙石翠柏装点,秀丽山峰别具一格。图八:有安庆小黄山之称的锅斗岩
    锅斗岩,是古安庆人翻山越岭在此处依靠休息的山脊,其路之陡,其形如锅斗,其松与石的怪异,其异峰突起,山势雄伟,悬崖峭壁,无不让人称奇。图九:锅斗岩一侧的群山
    锅斗岩北侧有难以攀越的悬崖,从一侧望去如同大白象。锅斗岩北侧悬崖非常陡,顶部又具有峰、岩、石、松等旅游资源。图十:锅斗岩正顶部的巨石
    锅斗岩是安庆地区知名度不高且具有神秘色彩的自然景区,山脊两侧万丈悬崖,惊险、刺激、风景秀美。怪石古松、互映绮丽。图十一:锅斗岩顶部的松树  
    站在锅斗岩顶向四周眺望,一侧的驮尖高耸入云,腰磨石、嶙石翠柏装点;一侧飞旗寨万峰群聚;一侧的雷音寺塔、九亮台山体相连。
图十二:锅斗岩
    揽胜之余,感慨无限!大自然何等神奇,让锅斗岩群立大别于诸峰,锅斗岩山峰并不十分高大,主峰也隐于群峰之间,却独挺拔峥嵘,孤峰插天之感。图十三:锅斗岩顶部的怪松
    攀登锅斗岩,上下高程约为八百米,站在锅斗岩的最高峰,“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远处连绵起伏的峰峦,脚下鬼斧神工的山崖以及甘于寂寞的碎石,迎来送往了几多驴友、和山野隐士。图十四:锅斗岩顶部的盖板石
    锅斗山,位于和平乡西部,与古潜山县、太湖县交界,海拔1676米,是青四山脉的一个山峰。据当地村民说,它很象一个烧饭用的大锅,倒过来锅底朝上的形状,所以叫锅斗山由此得名。图十五:锅斗岩顶部
    据了解,青四山区由远古时期的地质运动形成,许多山体破碎陡峻、断层纵横,地壳运动后强烈碰抬升而成。而锅斗上很可能就是火山爆发冷却以后形成的。图十六:青四山脉主峰驮尖
    锅斗岩地处整体大别山青四山脉中,青四山脉与东西走向天羊山脉交叉于黄茅尖,黄茅尖至四望山一线东有支脉三条,其中一条由锅斗岩向东经棠梨坳、三搭尖、折南转东经凤箩尖、茅坳、大横岗、西庵入花墩乡的马园寨,整个山脉长约三十里。图十七:青四山脉
    锅斗岩是长期的山体与岩石变动,地质运动形成,整个岩脊长约二三里,宽约五至十米,颜色呈赭黄。其中顶部一岩石如帽,此岭称为“锅斗岩”。图十八:锅斗岩上的迎客松
(本篇完)
2018年9月26日

发表于 2018-9-26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发表于 2018-9-26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18-9-26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26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潜山市痘姆乡青口村茅庵庙十王殿——卒子游记
青口茅庵庙十王殿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61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组成部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关注,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县级市)痘姆乡青口村茅庵庙十王殿。图一:茅庵庙指示牌

    茅庵庙十王殿座落痘姆乡青口村,有僧法号惟全住庵。茅庵庙、晓渡禅寺等多处宗教景点,其独具特色的宗教魅力与一脉相承的寺院文化,为天柱禅林增胜增色。图二:远方为三祖寺
  茅庵庙位于潜山市痘姆乡青口村的高山之上。为明朝晚期所建,原庙很小,占地十多平方米,砖木结构,近代在原遗址上重建,占地约七、八十平方米。图三:茅庵庙前的土地庙
    茅庵庙是一所道教寺庙,硬山顶上有宝瓶座。正殿位于庙堂中央,上供有地藏王菩萨像。原庙早毁。图四:土地庙内供奉神像
    茅庵庙建在一个地形非常独特的青口之上,所谓地形,风水上此处为虎形山,从山下开车约二十分钟才能到达。图五:新修建的灵峰寺
    天柱山曾被称为“中国道教第一山”,是道教的发源地。西汉年间,为了祭祀天地、供奉老子,汉武帝命人在今安徽天柱山建有“五岳祠”,唐朝称之为“真源宫”,宋朝称之为“白鹤宫”,此前卒子已经介绍。图六:茅庵庙
    天柱山是传说中的八根天柱中的“南天一柱”,是四大镇山中的“南山”。因此,天柱山的北面,被命名为“寿州”;山的南面,被命名为“舒州”。寿州、舒州这两个地名,都是因天柱山而得名。图七:茅庵庙大殿
    天柱山是五岳中的“南岳”,现称古南岳。天柱山是道家三十六洞天中的“第十四洞天”,道家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五十七福地”。图八:茅庵庙十王殿
    茅庵庙建在与“真源宫”仅一河之隔的青口山顶间。其地理位于不同凡想。据史料载:“清朝咸丰四年(1854年)正月,太平军攻占潜山。咸丰六年(1856年)十一月,清军收复潜山,十二月太平军再克潜山。”图九:茅庵庙十王塑像
   太平军攻占潜山之时,占据潜山二年之久,后被清军击溃退于潜山县后北乡一带(今岳西县)等地,太平军将领亲率十多骑,登痘姆乡青口村观察地形,遭地方乡民袭击,恼羞成怒的太平军一把火将茅庵烧毁。图十:茅庵庙十王塑像
    原茅庵,只是一间当地百姓信奉的小庙,乡民在庙前左侧小山包修建“土地庙”,当地乡民取名“茅庵”,茅庵建在群山山间的一处凹地,为两村交界。图十一:茅庵庙十王与黑白无常塑像
    茅庵庙遗址地处山凹之间。茅庵庙内十王殿隐居山林,整个茅庵庙建在一个呈面盆状山口之间,有限的农田全部集中在盆底,面积大约几亩地左右,四面环山,寺院遗址位于面盆的中间紧靠山边的位置。图十二:茅庵庙十王殿
    一间红色砖石砌成的大小约七、八十平方的小庙,小庙所处位置就是当年寺院的位置,十五殿为清朝建筑,部分留有明朝遗风。面阔三间,布瓦,双翘单下昂,单檐悬山式木结构建筑。图十三:茅庵庙
    殿内供奉着一尊高大精美的地藏菩萨,高达二米多,造型独特,栩栩如生。大殿两侧建有十王泥塑,明清时期,“十王”之说更加盛行,茅庵庙就是专门奉祀“十王”的庙观。图十四:茅庵庙
    所谓“十王殿”就是人们通常说的阎王殿。阎王原是古印度神话中阴间的主宰,有兄妹双王之说,兄治男魂,妹治女魂。以阎王作为阴间主宰,大约在南北朝时传入中国。到了唐朝,又有天帝册封阎罗王并由其统率五岳卫兵之说,并把原来的十八层地狱分为十殿,十殿均有主官,称为“地府十王”。图十五:新修建的般舟堂
    “十王殿”一般分为东西两殿,东殿为一、三、五、七、九王,西殿是二、四、六、八、十王。十王各有名号和职责,据《阎王经》等典籍记载:一殿为秦广王,二月初一日诞辰,专司人间寿夭生死,统管吉凶。三殿为宋帝王,二月初八日诞辰,专掌黑绳大地狱,凡在阳世忤尊长、教唆兴讼者,推入此狱。五殿为阎罗王,正月初八日诞辰,有牛头马面二助手。殿中有望乡台,凡解到此殿者,先令登望乡台,从那里可以望见其阳世本家因其罪而遭殃之情景,然后论罪定刑。七殿泰山王,三月二十七日诞辰,掌热恼地狱。凡在人世盗墓、投毒、挑拨离间的人,全部发入此狱。九殿平等王,四月初八日诞辰,掌铁网阿鼻地狱。凡在阳世杀人放火,斩绞正法的,解到本狱,用铜柱烫,用火焚烧,心肝成灰。图十六:禅堂
    二殿楚江王,三月初一日诞辰,掌活大地狱。凡在阳间伤人体肢,奸盗杀生者,推入此狱。四殿五官王,二月十八日诞辰,掌合大地狱。凡抗粮赖租、交易欺诈者,推入此狱。六殿卞城王,三月初八日诞辰,掌大叫唤大地狱及枉死城。八殿都市王,四月初一日诞辰,司掌热恼闷锅地狱。凡在世间不孝者,投入此狱。十殿转轮王,四月十七日诞辰,专司各殿解到鬼魂,区别善恶,核定等级,发往投生。图十七:灵峰寺
   “十王殿”里的泥塑,是阎王爷惩治各种恶人的具体展现,这也算是一种抑恶扬善的警示。其实阎罗王一职,民间一向以为由刚正不阿之士担任。自隋唐至明清,相传就有多人担任这个职务。《隋书·韩擒虎传》记载:河南东垣人韩擒虎任凉州总管,因为人正直,作战勇猛,死后被冥府迎为阎罗王,韩叹道:“生为上柱国,死作阎罗王,斯亦足矣。”另外,还有寇准、范仲淹、包拯、岳飞等人,都担当过阎王爷。图十八:茅庵庙山口
(本篇完)
2018年9月27日

 楼主| 发表于 2018-9-29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湖县寺前镇塔镇村古民居与花亭湖遗址群——卒子游记
塔镇古民居与花亭湖遗址群
——安庆古宅系列
第161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组成部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关注,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寺前镇塔镇村古民居与花亭湖遗址群。图一:太湖县花亭湖

    安庆市太湖县寺前镇塔镇村位于花亭湖寺前河、罗溪河两河之间,是寺前镇东南边最边远村,背靠大山,南为沿湖丘林,属典型的半岛村庄,距大坝码头十里,村内湖叉纵横,植被成荫,山青水秀。图二:沿花亭湖周边的老民居
    全村数百户人家散居在全村湖汊边的各个半岛之上。花亭湖遗址群,位于太湖县寺前镇塔镇村和天华镇黄镇村、横路村的环花亭湖周边一带。图三:塔镇古民居石门框
    花亭湖为一座人工湖,属长河中上游,湖底下曾经是星罗棋布的湖泊,有新石器至商周时期古遗址54处,形成庞大的古遗址群,最具代表性的有柳河遗址、虎形坪遗址、姜家凸遗址、铜鼓凸一、二、三遗址。图四:塔镇古民居正厅四门柱
    花亭湖遗址文化层厚度一般为近三米,遗址上部较为平整,文化内涵丰富,器物标本种类齐全,品种繁多。如鼎足、鬲足、器耳、纺轮、器口沿、网坠、石球、石锛、石斧、石刀等,陶片纹饰主要有绳纹、附加堆纹、兰纹及刻槽纹等。图五:塔镇古民居木柱腐烂之后由砖石替代
   花亭湖遗址出土的陶片以夹砂红陶为主,夹砂灰陶次之。花亭湖遗址群,地域分布集中,文化延续性强,内涵丰富,特征明显,属薛家岗文化类型,各遗址相隔距离约三里至六里间,彼此相望,共同形成一个新石器至商周时代的庞大聚落遗址群,有极其重要的考古价值。图六:塔镇古民居石地板
    花亭湖位于安徽省太湖县境内,地处大别山南麓,花亭湖湖面面积七十平方公里,湖中岛屿星罗棋布,湖岸迂回曲折,港湾幽深,湖畔四周盛产茶叶、板栗、柑桔。境内山青水秀,古迹济盛,人文荟萃,物产富饶,是省政府首批公布的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图七:塔镇古民居先祖牌位
    花亭湖人文景观底蕴深厚,禅宗文化博大精深。丰富的人文古迹折射出太湖的古老沧桑、荣辱兴衰和历史积淀。佛教禅宗的开山鼻祖慧可在此开设道场,创造了华夏的佛教禅宗文化,花亭湖也因此而享有“中国禅宗发祥地”之美誉。图八:塔镇古民居木窗框
    花亭湖景区的前身是花凉亭水库,始建于1958年。花亭湖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大别山的崇山峻岭之中,湖光山色,风景秀丽,真是“玉鉴琼田九万顷,秋水共长天一色”。图九:塔镇古民居厢房天井沟
    花亭湖中岛屿众多,一岛一色,宛如一颗颗闪闪发光的珍珠,将花亭湖点缀得分外妩媚多姿。湖四周山峦起伏,郁郁葱葱。九龙涧瀑布、天生塔、飞来石、禅宗卧佛等景点与美丽的花亭湖相辉映,相得益彰。图十:塔镇古民居厢房过道
    现存于塔镇村有这样一座古老的老屋,安静祥和的躺在大山的环抱之中,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历经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封荫了这里一代又一代的子孙,古民居花费了数年的心血。图十一:塔镇古民居石柱础
    走进大门,从屋顶隐约可见的当年建成之时的富丽堂皇。这里有通光采阳的天井大青石板,两边厢房依次排开。天井和两侧阳沟的沟沿,是由青一色石条铺成,每块长度不等,最长的四米左右,但宽度和宽度统一为四十乘二十厘米规格。图十二:塔镇古民居大门
     古时交通条件非常的不便,能搬运如此沉重的石板石条实属不易,还有石条开凿的工艺也是如此的精湛,古时的能工巧匠真是让人十足的佩服。细微处最能见真章,不管是圆形套六角的木柱石墩,还是大门前雕花石墩,无一不体现出当时徽派建筑的深厚造诣。图十三:花亭湖遗址群
    大门正下方的四个莲花宝座,雕刻着图案,时光易逝,情怀难却。当年青砖小瓦齐檐烽火翘尾雄姿已随文革期间“破四旧”而去,难觅踪迹。图十四:花亭湖遗址群出土的陶器碎片
    花亭湖遗址群,位于太湖县寺前镇塔镇村和天华镇黄镇村、横路村的环花亭湖周边一带。2012年6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6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十五:花亭湖遗址群出土的石锛、石铲等器物
(本篇完)
2018年9月29日

 楼主| 发表于 2018-9-30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潜山市龙潭乡万涧村杨氏家训碑——卒子游记
万涧杨氏家训碑
——安庆古碑刻系列
第161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组成部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关注,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龙潭乡万涧村杨氏家训碑。图一:杨氏家训碑

    在杨氏宗祠内,有几块杨氏家训碑,这几块家训碑,是皖西南地区至今保存最完好的古家训碑之一。据杨氏宗谱记载:杨氏自宋朝绍定元年江西鄱阳湖迁至潜山,元朝至正三年迁至万涧,繁衍子孙。图二:杨氏家训碑清楚记录署江南安庆府潜山县
    明朝末年,人丁众多,房派纷繁,各姓氏纷纷建祠祭祖。清朝乾隆初年,杨氏集各房长老筹资,建造了杨家祠堂,距今已有二百七十多年的历史。图三:杨氏家训碑上雕刻有“正堂加十级纪录十次何为”
    杨祠坐西朝东,背负青山,面抱皖河,现存建筑面积六千多平方米,小瓦青砖马头墙,为皖西南地区典型的古代礼制类建筑。整个杨祠由一条轴线构成,呈对称性结构,建筑技术精良。此前,卒子已经介绍。图四:杨氏家训碑局部
     杨氏宗祠中厅建筑气派宏伟,有六根粗大的圆木立柱,直立屋顶,中厅两边是厢房,厢房分上下两层,供有身份之人和官家内眷看戏品茶,也为杨氏长老们议事场所。中厅布置了大量牌匾、对联、家规家训格言等,彰显了杨氏家族的文化底蕴。图五:杨氏宏农郡四知堂碑
    杨氏家训家规碑,由当地的石料开凿而成,清朝道光十九年(1839年)告示立,署江南安庆府潜山县正堂加十级记录加十次何为。图六:杨氏宏农郡四知堂碑局部
    杨氏宗祠内的几块石碑上记载,杨氏的家训家规,充满对后代子孙的殷切期望,杨氏家训家规各有十条,家训即忠朝廷,孝父母,和兄弟,敬长上,睦宗族,惠邻里,信朋友,恤孤寡,慎婚姻,教弟子。图七:杨氏宏农郡四知堂碑
    杨氏的家规以毋字开头,分别是毋废正业,毋好骄矜,毋尚奢华,毋喜争讼,毋狎小人,毋缺祭祀,毋暴亲棺,毋葬祖坟,毋信浮屠,毋溺子女。图八:杨氏宏农郡四知堂碑
     杨氏这二十条家训家规,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训导着子孙,引领着后人。赋予这些家训家规以时代内涵,定能发挥其整合资源、教育子孙、协调一方、化解纷争的作用。图九:杨氏宏农郡四知堂碑雕刻于道光九年
     由于这些家训家规的引导和约束,多年来杨姓树立了良好的门风,杨姓后人修身敬业积极向上,颇为当地人称道。图十:杨氏宏农郡永立议规碑
     据了解,安徽潜山万涧杨氏先祖太大公(生于1192年,宋朝绍熙三年),在金乱中原靖康南渡后由江西鄱阳迁居潜山西堡乔里(龙关中坂)。图十一:杨氏宏农郡永立议规碑局部
     据谱牒记载,先祖经太小省忠四代单传,到真一、真二、真三、真四、真五公始有兄弟五人。图十二:杨氏宏农郡永立议规碑局部
     潜山落户的杨真一公迁居本县皖涧(万涧),真三公世居西堡乔里,后代繁衍。桐城落户的杨真二公生子二,长曰保二,又生子二,长曰广二,迁居桐城继母山;次曰广七,迁居桐城包家墩。现桐城杨莫华、杨彬士、杨彬雅系,古塘杨永爵系应为同宗。 杨真四、真五公出家大吴寺,后世不详。图十三:杨氏宏农郡永立议规碑雕刻于清朝道光十九年
(本篇完)
2018年9月30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8 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宿松县二郎镇刘坡村石牌坊构件与石鼓等——卒子游记
刘坡石牌坊构件与石鼓等
——安庆古牌坊与古旗鼓系列
第161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组成部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关注,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宿松县(省管县)二郎镇刘坡村石牌坊构件与石鼓等。图一:远望二郎镇刘坡村

    二郎,全称二郎河。历史上二郎曾是二郎庄、二郎市镇(旧)、二郎区、西区、西北区、西三区、二郎人民公社、二郎乡、二郎镇的驻地。二郎有驿道横通,自古以来,向为出楚入吴第一关的商贸古镇,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二郎之名的来历,相传在唐朝盛时,遵四祖道信法师之命,弘忍和弘源两个年轻的僧人分别自黄梅到宿松云游佛化,选道场建佛寺。经过多年的考察,师弟弘源选定在长溪河出口不远处的日月泉旁,首先建起一座“双井寺”的小庙,继而又拟在双井寺下边河对岸,再建一座俱规模的大寺庙,但因得不到当地乡民的响应和资助,无法动工而搁浅。可这时师兄弘忍因故舍弃宿松河西山的理想道场,直奔黄梅后,在黄梅县双峰山的东山(后名五祖山、冯茂山),很顺利地建起了一座很具规模的东山寺。后来弘源经师兄弘忍的指点,并派两个信徒居士,即货郎和郎中的协助,后经货郎和郎中对周边百姓的诚挚的行善,从而感化了大众,赢得了人心。货郎和郎中相继去世于他们平日栖息的山坡上,人们为纪念他们,便在此山坡上建起了一座庙,依货郎和郎中之名而称“二郎庙”。初供祀的即为货郎、郎中二神,亦名二郎神。图二:二郎庙
  二郎庙旁边的有一条从山间流下的小溪河,后来慢慢称为二郎河。二郎镇位于皖鄂两省四县(湖北省蕲春、黄梅、安徽宿松、太湖)的结合部,北依大别山,南邻宿松县城,东与太湖县相望,西与湖北省黄梅县相连,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二郎镇历史悠久,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之处,是宿松县县西北部最活跃的商品集散地。历史上即是集镇又是商品集散地,建有古老特色的历史老街。二郎集镇属千年商贸古镇,商贾云集,集市繁华,是湖北省黄梅县、柳坪乡、陈汉乡及周边地区商贸集散地。图三:刘坡村石牌坊残件
  刘坡村坐落在二郎镇西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清朝顺治六年(1649年),潜山县设立大营,分调把总常川驻守宿松县城,另设乡勇把总驻防隘口乡,后又增设千总、百总分驻城关、隘口、仓镇,互为犄角,以资震慑。清朝康乾时期,城关共设四营,分兵驻守东、西、南、北四门;沿江分设小孤、泾江、归林三巡检司署。图四:刘坡村石牌坊残件局部
  清朝嘉庆元年(1796年),白莲教起,潜山县游击蓝进禄,宁国营千总火嘉瑞带兵防守宿松县城,另派抚标右营游击侯斌进驻隘口,游击营千总罗英驻守朱岭,宁国营把总张定邦驻二郎河,宁国营外委陈锺驻寨子铺,另委叶茂威驻佘家嘴。四年事态平稳,始行撤去。清朝道光以后,防务渐弛,仅存县城一营和小孤一司。清朝咸丰二年(1852年)十一月,安庆知府牛镇、参将田大武率领皖、浙兵勇驻守宿松县城及二郎河。三年二月,太平军沿江东下,挺进宿松,曾国藩留重兵驻守宿松县城。七年八月,清军骁将都统都兴阿、都护多隆阿,总兵鲍超等领步马全军,从湖北省挺进宿松县。八年十一月,太平军大将陈玉成大军数十万进驻宿松县,与清军激战梅墩畈。九年十月,曾国藩率湘军进攻安庆。驻扎宿松县城。十一年三月,太平军收复宿松,至八月安庆失陷,始开拔西去。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春,曾国藩调沿江水师分驻宿松东南各地,另调提督李鸿章急调开字营驻防宿松县城至二郎河一带。六年,捻军挺进至鄂东,曾国藩飞调提督周威传率部驻防宿松县城。清朝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清廷调集宁、汉两路大军在太湖、宿松举行秋操(军事演习)。以宁为北军、汉为南军,划定宿松为南军驻地。同年十月十五日,南军正统张彪,协统黎元洪率步马全军进驻宿松。十六日至十九日在凉亭河及铁线河举行小操,二十日赴太湖会操,因接北京急电,慈禧、光绪先后病死,会操停止,各军次第撤返原防。图五:刘坡村石牌坊残件隼卯
  刘坡村自古就是二郎镇的集镇所在地,是吴头楚尾入皖重要的村庄。在刘坡村二郎庙内,有一座古石牌坊的构件散落在寺庙的一角,经拜访宿松县吴汉亮老先生后得知,二郎庙内的石牌坊原是二郎镇刘坡村二座石牌坊其中的一座石坊残件,这座石牌坊也是刘坡村的灵魂。图六:刘坡村石牌坊残件
  古牌坊建于清朝康乾年间,为三跨石坊石门残构件。这座石牌坊为“功勋坊”,原建筑必是一座宏伟的石牌坊,在历经了近两百年的风雨和战乱后,于清朝倒塌,至今仅存石牌坊残件。图七:刘坡村老石条
  这座始建清朝康乾时期的石牌坊,三门四柱东西面一横石,中间二横石及石翘角组成。此石坊虽然没有奉贤众多石牌坊那样宏伟高大,但处于安徽与湖北边缘地区,历史上屡次遭到破坏,现存于二郎庙内的牌坊残件为原石材。图八:刘坡村石旗鼓其中一只已破损
  二郎庙内,现存古寺庙残件很多。但庙前二个青石的旗鼓格外瞩目。这二只青石旗鼓是青石凿成的,下方上圆型,高约一米,石上再竖一面旗,俗称“石旗杆”。能竖上这种旗杆,是家族的荣耀。一个地方的石旗杆越多,说明这个地方越人才辈出,人杰地灵。图九:刘坡村老屋柱础与其它残件
  旧时,各家族如有哪家读书郎金榜题名,考上了“进士”,或是获得其它上品位的官职,便请来手艺高超的工匠精选石料,制作石旗杆,石旗杆凿成后,家族要举行热烈庄重的仪式来竖立,全村人要敲锣打鼓来祝贺。图十:刘坡村老屋石柱础
  在安徽与湖北接壤的山区一带,读书耕田有着良好的基础。二郎镇刘坡村无论是石牌坊或是石旗鼓,都说明着刘坡村厚重的文史,留给今天无数的敬仰。图十一:刘坡村另一只石旗鼓
(本篇完)
2018年10月6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8 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宜秀区杨桥镇宣店村牛冲组庵冲尖——卒子游记
牛冲庵冲尖
——安庆风景系列
第161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组成部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关注,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宣店村牛冲组庵冲尖风景点。图一:远望小龙山龙头峰与玻璃栈道“猴子石”


  牛冲古道,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宣店村牛冲组境内。是安庆市区周边现存最重要一段古道,全长约三十里路。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其中一段从牛冲通向大龙山顶部两乡分界的庵冲尖。图二:远望庵冲尖

  庵冲尖位于五横乡白麟村与杨桥镇宣店村之间的分界处,一山分两乡,是过去两乡的交通要道,也是桐城与怀宁两邑往来交通的必经之路,既是的驿道、又是商道。图三:远望庵冲尖对面的牛冲尖

  牛冲古道尚保存为数不多的一二里石块路,以及庵冲尖周边的众多巨石,与“庵冲尖”红字等自然及人文遗存。图四:近望牛冲尖上的巨石

  庵冲尖最早称“牛家岭”,因其山体表面大都附着厚厚一层风化的石砾砂土,庵冲古时有四五个小山冲组成的山区移民地,旧时山顶周边有四座小庵,故名庵冲。图五:远望杨桥镇的鸟儿岭与嘹观峰

  庵冲尖自古为大龙山要塞。旧时常有匪人为患,明朝与清朝有兵人讨之,太平时期,庵冲尖周边建有大小不同的四座小庵,香火主要来源于牛冲与宣店附近的百姓。图六:远望大龙山三县尖

  庵冲尖,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宣店村牛冲组境内,距离市区约十五公里,海拔约四百余米,是大龙山与小龙山中部群山的较高一座山峰。庵冲尖山脉东西走向,绵延数十公里,向东直抵五横乡邓家大屋。图七:近望庵冲尖顶巨石

  无论是在五横乡抬头北望,莽莽苍苍的尽头,一峰矗立云天,那便是庵冲尖。山峰突兀、挺拔,如一支鸡笼倒扣,山峰下,放眼四际,只见群山拱卫,层峦叠嶂。群山之中,村落星散。图八:远望大龙群山中的三县尖

  庵冲尖下的石塘湖、菜子湖,黄昏,夕阳斜照、波光粼粼。极目远眺,大龙山三县尖秀色可揽,小龙山龙头峰隐约可见。站在最高的庵冲尖巨石之上,可望两市、三县地界。图九:近望庵冲尖巨石
  山麓之中,奇形异石,挂在庵冲尖项下。尖顶上的巨石如同走兽惟妙惟肖,如同飞禽鬼斧神工;数丈悬崖之上,山脊建起无数钢铁电塔,不失为一大奇观。图十:近望庵冲尖不远的师山岭巨石

  庵冲尖松林十分茂密、蔚然壮观。清风徐来,松涛阵阵,山上野花一年花开四季,飘香四季。庵冲尖钟灵毓秀,坐落在庵冲尖周边的四座小庵已经全部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图十一:远望师山岭
  庵冲尖山路来回转向山间,从山脚走进山坳,这段小路出奇的好走,平坦,干净,象一道半圆弧横在山间。山坳里,好多高大的树木,几声鸟鸣,这条古桐城的古道,商贾旅人、婚丧嫁娶就是走这条路走向远方的。图十二:庵冲尖
(本篇完)
2018年10月7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8 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宜秀区杨桥镇宣店村牛冲组庵冲尖——卒子游记
牛冲庵冲尖
——安庆风景系列
第161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组成部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关注,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宣店村牛冲组庵冲尖风景点。图一:远望小龙山龙头峰与玻璃栈道“猴子石”


  牛冲古道,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宣店村牛冲组境内。是安庆市区周边现存最重要一段古道,全长约三十里路。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其中一段从牛冲通向大龙山顶部两乡分界的庵冲尖。图二:远望庵冲尖

  庵冲尖位于五横乡白麟村与杨桥镇宣店村之间的分界处,一山分两乡,是过去两乡的交通要道,也是桐城与怀宁两邑往来交通的必经之路,既是的驿道、又是商道。图三:远望庵冲尖对面的牛冲尖

  牛冲古道尚保存为数不多的一二里石块路,以及庵冲尖周边的众多巨石,与“庵冲尖”红字等自然及人文遗存。图四:近望牛冲尖上的巨石

  庵冲尖最早称“牛家岭”,因其山体表面大都附着厚厚一层风化的石砾砂土,庵冲古时有四五个小山冲组成的山区移民地,旧时山顶周边有四座小庵,故名庵冲。图五:远望杨桥镇的鸟儿岭与嘹观峰

  庵冲尖自古为大龙山要塞。旧时常有匪人为患,明朝与清朝有兵人讨之,太平时期,庵冲尖周边建有大小不同的四座小庵,香火主要来源于牛冲与宣店附近的百姓。图六:远望大龙山三县尖

  庵冲尖,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宣店村牛冲组境内,距离市区约十五公里,海拔约四百余米,是大龙山与小龙山中部群山的较高一座山峰。庵冲尖山脉东西走向,绵延数十公里,向东直抵五横乡邓家大屋。图七:近望庵冲尖顶巨石

  无论是在五横乡抬头北望,莽莽苍苍的尽头,一峰矗立云天,那便是庵冲尖。山峰突兀、挺拔,如一支鸡笼倒扣,山峰下,放眼四际,只见群山拱卫,层峦叠嶂。群山之中,村落星散。图八:远望大龙群山中的三县尖

  庵冲尖下的石塘湖、菜子湖,黄昏,夕阳斜照、波光粼粼。极目远眺,大龙山三县尖秀色可揽,小龙山龙头峰隐约可见。站在最高的庵冲尖巨石之上,可望两市、三县地界。图九:近望庵冲尖巨石
  山麓之中,奇形异石,挂在庵冲尖项下。尖顶上的巨石如同走兽惟妙惟肖,如同飞禽鬼斧神工;数丈悬崖之上,山脊建起无数钢铁电塔,不失为一大奇观。图十:近望庵冲尖不远的师山岭巨石

  庵冲尖松林十分茂密、蔚然壮观。清风徐来,松涛阵阵,山上野花一年花开四季,飘香四季。庵冲尖钟灵毓秀,坐落在庵冲尖周边的四座小庵已经全部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图十一:远望师山岭
  庵冲尖山路来回转向山间,从山脚走进山坳,这段小路出奇的好走,平坦,干净,象一道半圆弧横在山间。山坳里,好多高大的树木,几声鸟鸣,这条古桐城的古道,商贾旅人、婚丧嫁娶就是走这条路走向远方的。图十二:庵冲尖
(本篇完)
2018年10月7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岳西在线论坛 ( 皖ICP备19003320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5511[24小时] 举报邮箱yxwxb666@163.com 本站法律顾问:张军 )
涉未成年人专用投诉举报专区 举报邮箱:yxwxb666@163.com 举报电话:0556-2188512

皖公网安备34082802000404号

 

营业执照

Copyright 2013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