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岳西在线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过河-卒子
收起左侧

[岳西风光] 沙岭崔氏支祠旧址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9-16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林业清末张氏父子墓

第199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林业清末张氏父子墓。

    安庆桐城有父子宰相张英、张庭玉,但有几人知道安庆宜秀区一座小山丘上还有四品大员张氏父子墓,今天卒子就介绍这里,几个月前,在新冠肺炎防控期间,卒子曾一个人拜访此地,十里铺乡防控大爷带卒子参拜四品京官父子墓。

    位于安庆市宜秀区十里铺乡林业村,旧时属怀宁县。十里铺乡林业村座落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集贤关一带,境内有多座连绵的山丘。


    就在林业村一座小山丘上,安葬着父子二棺墓,墓碑为白石雕刻,正中高大的墓碑为父亲,清朝太学生张钟棠。

    张钟棠,生卒不详,怀宁县太学生。为人仁厚。

   太学生,是指明朝、清朝时国子监就读的学生,即被称作“太学生”。在安庆各地的山头,很多安葬着太学生的墓穴,安庆文风鼎盛,可见一斑。国子监是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内设绳、博士、典簿、典籍等厅,以分理各项具体事务;设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六堂,以供生徒听课、自修及习所。设祭酒、司业各一人为正副长官,其属有监丞、五经博士、六堂助教、学正、学录、典簿、典籍等学官掌教务。

    国子监虽号称最高学府,但在科举时代,其毕业生地位却相对较低。其学生来源主要是全国各府州县按名额贡入之生员,有岁贡、优贡、拔贡、恩贡、副贡等名目,号“五贡”。只有生员(即秀才)的功名,若想再进一步,仍须参加乡试。若不再考取功名,以国子监生身份入仕,则多被用做县丞,或教谕、训导等学官,秩低而俸薄,权轻而利小。

    这位太学生张钟棠墓不远,有一块墓碑略小的石碑,上刻有“清奉政大夫晋朝议大夫张公厚裕、恭人曾氏”等字样。


    张厚裕,张钟棠之子,怀宁县人。在张厚裕墓碑上雕刻有“皇清诰授奉政大夫晋封朝议大夫张公厚裕之墓”。

  张厚裕墓位于安庆市宜秀区十里铺乡林业村西南许家山头一处小山腰背处,该墓系清朝光绪七年季冬立。整座墓坐南朝北,选地适中,周围环境清幽,风景绮丽。

    张钟棠、张厚裕父子墓多次被盗掘,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封土堆前、中部破坏状仍存,由所凿之圆形盗洞中暴露出砖砌墓室、棺椁散落,由于尚未对该墓清理,故内涵不详。

    张钟棠、张厚裕父子墓现存封土堆高约一米余,前拜台及墓地周围石雕皆已毁坏。墓碑石质,该墓表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本篇完)


发表于 2020-9-17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
 楼主| 发表于 2020-9-19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总铺公社立新大队大会堂

第199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总铺公社立新大队大会堂。

    总铺公社立新大队大会堂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百华居委会,该建筑建于一九七六年。

  十多年前,卒子曾介绍这里。三年前,卒子再次到访这里,拍下一组该建筑的照片,这是一座安庆市区唯一一座文革期间的人民大会堂。

  这座人民大会堂建在一处空地上,前身是否建筑不详,始建于一九七六年。


    总铺公社立新大队大会堂坐北朝南。一九七零年,时任安庆地区有关部门要在总铺乡建人民大会堂,后选址在立新大队一块菜地边,大会堂内墙现留有文革标语,字迹清晰。

    总铺公社立新大队大会堂总长约六十米,前宽约十多米,可供开会及文艺表演使用,后被百华村村委会使用。


  总铺公社立新大队大会堂是典型的“文革”建筑,是目前安庆市区境内唯一保存较好的“红色会堂”,可作为当时特殊历史时期的实物见证,对研究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背景及当时村民生产生活等具有参考价值。

    解放以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但在一九五八至一九六二年实施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由于开展“大跃进”、“反右倾”运动等“左”的错误,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农村经济遭受了巨大损失。


    一九六零年,安庆地区总铺公社全社粮食总产量近千余吨,党和政府调拨了大批返销粮、救济粮和救灾物资,人民才得以度过灾荒。

     一九六二年,安庆地区开始贯彻党中央方针,此阶段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一九六六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使安庆地区农村经济受到巨大影响。


    一九七六年“文革”结束,在整整十年的时间里,安庆地区人民在物质生活十分艰苦、生产条件极其落后的情况下,总铺公社立新大队开始开山劈岭,填沟造田,深翻整平,修建水库,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总铺公社通过拨乱反正,纠正冤假错案,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把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的轨道上来,全社的经济建设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崭新局面。

(本篇完)



 楼主| 发表于 2020-9-20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湖田仙桥

第199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潜山的湖田仙桥。

    湖田仙桥,并不是一座桥。它是一座经过亿万年风侵的巨石。

    湖田仙桥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县级市)龙潭乡湖田村山上。

    二零一七年初,卒子曾到访此地。龙潭乡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非常丰富。其中天然景点蜓蚰石、千丈崖、天柱山东关、关门井、猫头石、双河口、七里碉、仙女晒鞋、蛤蟆石、对牛石、锣鼓石、百崖寨、锣鼓冲、仙人桥等,美不胜收,每一个景点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传说。


    仙人桥就是其中一个并不被多少人知晓的地方。仙人桥即本文所指的仙桥。


    湖田村位于龙潭乡南部,坐落于皖河西岸,也是天柱山的一条余脉中,一条皖河在其中龙游而过。皖河流经湖田村,九曲十八湾其中最后几湾就在湖田村境内,流量比上游诸湾都大,若游者竹排泛舟,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湖田村地形分布三面环山,一方临水,可谓“一水尽连天际碧,群山秀向雨余青”。


    东有引珠球,南边狮子山,西方锣鼓奏,北面仙人正过桥。

    仙人桥的故事很多。据传,清朝咸丰辛酉年(1861年),龙潭乡遭太平军(长毛)侵袭,周边乡人多避难于山间,百姓躲在仙人桥中,也有反击长毛而殉身人士,长毛(太平军)曾经此道进入山区。

    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以潜山为据点,为抗击清军而建的“犁头寨”,现遗址尚存。

    仙桥其中就是一块巨大的岩石,雄峙于一条伸展的长桥。石上有顶,顶下生洞,远远望去有如仕女发髻上的一匹玉簪。

    因是一块巨石,石下透光穿洞,犹如一座“天生桥”,故旧志称“仙桥”。

    站在“桥”下仰望“桥”顶,如巨粱横亘天际,青崖黛壁,辉映云天。天衣无缝的“桥身”和两边的“桥墩”,浑然一体,高约七、八米的“桥拱”。“桥拱”北面的“桥墩”脚有形状各异的石洞,曲径相通。

    桥墩洞壁有形似人脚印石凹,传说是仙人到此云游留下的足迹。“桥”有一面坡度平缓,另一面石岩陡峭如斧辟。

    仙桥的雄奇风光还在“桥”上,扶岩而上,如置身于九霄之中,云飘脚底。极目远眺,连绵群山就是著名的天柱山,置身此地,如神仙一般。

(本篇完)

 楼主| 发表于 2020-9-20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横源浦寺月身宝殿与意弘老和尚舍得塔

第199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五横源浦寺月身宝殿与意弘老和尚舍得塔。

    源浦寺,又称源浦禅寺,相传创建于明末天启年间。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五横村庵涯。


    据寺庙内介绍和当地人传说,源浦寺创建于明末天启年间,大约在一六二二年至一六二五年间。但民国四年的《怀宁县志》却记载源浦寺属“宋建”。源浦寺占地约五十来亩。

    清朝雍正八年(1730年),一位四十九岁的段姓篾匠在源浦寺出家修行,法号了真。了真和尚于九十六岁圆寂,其弟子依嘱而行,几年后开缸发现,遗体慈容宛在,遂供奉,人们都习惯地称为“老活佛”。复建后的源浦寺月身宝殿落成,供奉了历经二百三十余年岁月沧桑、劫难,至今完好的了真大和尚的肉身。


    月身宝殿,又称真身宝殿,俗肉身宝殿。月身宝殿内珍藏了真和尚真身。据了解,源浦寺的真身和尚,在国内真身和尚当中排在十多位,最著名的肉身菩萨就是唐朝禅宗祖师惠能(638年-713年),供奉于广东韶关南华寺的灵照塔中;和地藏菩萨肉身金乔觉(公元630——729年),供奉于安徽池州九华山。

    相传了真大师于清朝康熙二十年(1681年)出生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县东乡(现枞阳县)一个段姓的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爱好武术和医学。长大后,以篾工活为生。四处为穷苦人家做蔑器活,每到出门做活,总是自带炊具,不要工钱;由于他手艺好,心地善良。后来他来到源浦寺出家当了和尚,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敬重与爱戴。


    在生命的弥留之际,大师将他的弟子叫到跟前说:“我日子己经不多了,我死后,你们把我的身子坐立在缸内,三年后再开缸,要是我的身子完好无损,你们就要把我的身子迁到庵涯建一座塔供养,塔外建座八角亭。”

    三年后,弟子们开缸,发现大师的遗体完好无损,已修炼成了金刚不坏之体,于是弟子们遵照师父遗嘱,随即装金,在庵涯修建了阁塔,供养其中。当地人知道大师生前喜欢吃粑,尤其喜欢吃糯米粑,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三日,“老活佛”生日,香客们都送“老活佛”生前喜欢吃的糯米粑前来供奉,这种习惯在当地一直流传至今。

    现在,“老活佛”端坐低首在月身宝殿里,仿佛仍在默诵经文,念着普渡众生。如果传说不虚,那么已成为“活佛”的了真大师,已以自身的磨难渡了这一方众生。

    据源浦寺现任住持释心广师父介绍,安庆市不乏真身和尚,但达到月身境界的仅了真大师一人。按佛理,“真身”和“月身”的差别,在于两者所经历的劫难和岁月的磨砺不等。

    意弘老和尚塔坐落在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五横村源浦寺后山间。此塔建于二零一三年,用砖石砌成的覆钵式塔体,坐西朝东。塔高为二米余,由单层石质须弥座承托塔身。


    以砖砌成的覆钵体塔身正面,嵌有汉白玉塔铭:“意弘老和尚舍利塔”。塔身上部的须弥座承托着石质三层塔锥。

(本篇完)


 楼主| 发表于 2020-10-9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大学红楼

第200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安徽大学红楼旧址。

    安徽大学红楼位于安庆市菱湖南路一百九十二号,安庆师范大学校园内。那幢红红的外墙就是了!

    安徽大学红楼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省立安徽大学和国立安徽大学的主教学楼,是安徽省高等教育的标志性建筑,一九九五年确定为安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大学红楼占地十一亩三,建筑面积三千零八平方米。楼高两层,系砖木结构。门檐呈半圆形,两侧环有六根圆石柱。

    安徽大学红楼因大楼由红砖砌成,这在当时很稀有、更新鲜,故以此特色命其名为“红楼”。

    安徽大学红楼是安徽省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标志性建筑。被国务院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安徽大学红楼及敬敷书院旧址成功入选,这也代表安徽省教育建筑领域有了第一个“国保”单位。


    安徽大学红楼,为民国时期省立安徽大学教学楼。设计为上海大德工程设计社刘灏芳,南京缪顺兴营造公司承建。工程造价原为二十一万(教学大楼、大礼堂、科学馆),后因经费不足,变动原设计中的古铜色金属瓦(普通红陶瓦)、钢门钢窗(洋木窗门)、钢筋水泥廊柱(砖柱)、宫殿式屋顶等,将造价压至十八万,后将大礼堂与科学馆缓建,教学大楼由三层降至二层,取消廊柱及马赛克贴面、雕花装饰等,造价缩至九万二。1934年7月24日工程形式,次年8月竣工,10月7日举行落成典礼。

    从安徽大学的成立,红楼的命运就和其息息相关。一代代学子走过红楼,走进更广阔的社会,其中很多人成为时代的栋梁。但他们的起点总是和红楼系连在一起。毕业之际,他们要在红楼前合个影,红楼就成了他们人生的一个见证。由此,红楼穿越历史,历久弥坚。

    一位位优秀的学者在此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姚永朴、刘文典、王兴拱、杨亮功、何鲁、程演生、李顺卿、朱光潜、 陶因等先后任校长。著名学者陈望道、周建人、郁达夫、刘大杰、范寿康、梅光迪、汪静工、赵景深、冯沅君、陆侃如、朱湘、周予国、许杰、苏雪林、乌以凤等曾在此执教。这里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安徽进步学生运动、左翼文化运动、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策源地。

    安徽大学红楼保存完好,大门前两侧共有六根圆石柱,门檐呈半圆形。抗战期间,安徽大学停办,抗战胜利后恢复,改为国立安徽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农业大学都是从国立安徽大学独立出去的。解放后,老安徽大学校址迁往合肥,原址即今安庆师范学院。


    安徽大学红楼位于菱湖岸边的这块风景之地,注定是老城安庆的一块人文渊薮。由此,而在二十世纪初叶出现了这座后来声名远扬的红楼。可以说,红楼由菱湖而诞生,菱湖也由红楼而更具风韵。红楼是一块人文荟萃之地的象征。方正谨严、明亮敞达,红楼的西洋风格显示了西方文明的进入,以及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安徽大学红楼最为特殊的是外墙红砖上的英文标签,在当时,这种带有标签的红砖造价要远远高于同期的青砖。1949年、1954年夏,长江洪水泛滥,安庆堤防两次溃破,洪水淹至红楼二楼。尽管如此,红楼屹立依旧。

(本篇完)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1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茅山头

第200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茅山头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市区周边,是大龙山余脉,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五横社区。茅山头,其实是一座树木并不茂盛的山丘,因山坡间长满茅草,被当地百姓称为茅山头。

    安庆,一个令海内外游客魂牵梦绕的旅游城市,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安庆的红色旅游资源同样得天独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曾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为新中国建立做出了巨大牺牲和不朽贡献,留下了大量的珍贵遗址遗迹。

    大别山老区、国共谈判、渡江战役等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卒子游记记录了安庆红色旅游的一处处现存的遗存,为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一个实地参考的范例。


    茅山头就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军与日军对抗的前沿地带。茅山,是古安庆府通往怀宁县、桐城县的战略要地,抗战时期一直是激烈争夺的地方。

    抗日战争时期,国军部队在长江沿岸布防,国军一七六师一部在茅山头与对面的无名山是阻击日军的两个重要战略要地。


    茅山头高程约为一百五十米左右,一边是进到山区的一条长长的山冲,名为严家冲,日军部队对此地形做过仔细研究,修筑前进阵地。

    茅山头山顶处,有面积约为二千平方米左右的平坦地带,现存环形山坡。抗战期间,这里可以整理部队、隐蔽辎重。


    抗日战争时期,一小队日本鬼子在五横乡山岭间准备进入前面的村庄,他们的武器在当时十分的精良,国军士兵只能躲起来远远盯着他们的行动。

    在这个山岭上,一位日本鬼子在不知什么时候开起了小差,被布防在茅山头的国军远远狙击打死在山岭间。


    在抗日战争期间,国军在安庆布防还是创造了无数人间奇迹,然而这场小规模的战斗仅仅只歼灭了一位日军军人,但出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被有历史所记载。


    作为一名地方文史爱好者,卒子有义务也有责任揭露事实的真相,向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


(本篇完)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7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冲三级古桂花树

第200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西冲三级古桂花树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天华镇马庙村,原西冲村,现已并入马庙村。

    西冲村地处天华镇西陲,太北路南侧。境内西冲河流贯其间,从千山万壑间流泻而出的清亮的小河,常年碧波荡漾。两岸丛柳连绵,古枫巨柳掩映之下的民居,粉墙黛瓦沿岸蜿蜒排列。

    河谷小平原渠堰纵横,高产稻田茂盛如画。人在山间,宛临桃源仙境。两岸高山,皆生密林,泉声鸟鸣,衬出清幽。


    山腰丛林间,种满云雾茶园,曲折山路,时闻农民山歌小唱。这里入云的高山、丰沛的河水、茂密的森林、奇异的山形,到处是奇花异果,一年四季,美不胜收。淡雅的兰花、火红的杜鹃、洁白的茶花,飘香的金银花,季季都是野花的世界。

    西冲村自古移民较早,老屋基上有一株近二百年历史的八月桂,树身奇形怪状,成为一道独特景观。

    这棵有着一百九十年树龄的巨大桂花树至今生机盎然,堪称西冲奇景。这棵古树几乎年年开花,树干最粗树干七十公分,像一把巨大的绿色太阳伞,遮盖着百把平方米的地面,树高约十米,树干周长一米余,需二个人才能合抱,堪称“桂花王”。

    太湖县有关部门鉴定为国家三级保护古树。金秋桂花树开放时,香气馥郁醉倒游客。


(本篇完)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4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泉骑龙庵碑刻

第200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高河龙泉骑龙庵碑刻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骑龙社区,原龙泉乡境内。

    高河隶属于安徽省怀宁县,现是怀宁县的县城,旧名高河埠,是怀宁通往江淮的北大门,也是皖西南地区通江入海的咽喉要地,素有“襟江淮,控鄂赣”之说。


    龙泉乡位于高河镇西南、大部分区域在清水河的南面。东依太平山,北邻清水河与温桥乡接壤,西南与黄龙乡、平山乡毗连,东南与江镇乡隔山相依。龙泉得名于建国初,因境内骑龙庵和古泉冲合字而得名。

    骑龙庵现早已不存,新修建的骑龙寺位于骑龙社区一条宽敞的大路边,始建于北宋时期,清朝和民国年间都有重建。骑龙庵建在山川秀美、人杰地灵的的地方,庙宇前香火弥漫,历经时光印染。安庆大地有着厚重的佛教底蕴,人们脱离世俗的皈依欲望,在这里得以安宁。


    卒子在新修建的寺庙中,隐约了解到寺院的沧桑历程。当年的骑龙庵寺庙雄伟灵光,晨钟暮鼓里,梵声氤氲。随着岁月的流逝,骑龙庵遭到了战祸劫难,只剩下遗弃的断碑残瓦孤独地躺在那里。

    六十年代在破四旧、毁庙宇的运动中,全部被毁。随着时间的推移,骑龙庵逐渐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近年来,才有当地群众重建碑石建筑,重修了骑龙庵,改名骑龙寺。骑龙寺复兴后,建筑溢彩,塑像栩栩如生,引起了当地人们的兴趣。寺院内木雕精美,殿堂里塑像威严肃穆、形象逼真。这里渐渐繁华热闹了起来。在骑龙寺一解,有一块古碑刻,让我们再度了解这个过去风光一度的寺庙。

   



    据宋朝史书记载:“怀宁县多智山产茶,采为贡。”民国四年《怀宁县志》亦载:“古泉冲有茶园,居民多以种茶为业”。县內又有“古泉庵水,独秀山茶”之说。

    怀宁有着一条长长的连绵不断的山脉,像弯弯曲曲的长龙,这就大龙山山系。旧时,漫山遍野的茶叶梯田,茶叶开摘时,人们便背着竹篓或搭肩袋,高唱采茶歌(黄梅调),依次采摘茶叶。茶园却盛开着茶花,就连十里以外也能闻到清淡的香气。


    相传北宋时期,因赤水扬波,虺龙作浪,当地善男信女感念菩萨恩德,遂修建寺宇镇水辟邪。后因岁月沧桑,寺宇代有兴废。

    据骑龙寺一角的《众姓重修骑龙庵碑记》记载,光绪年间,龙泉当地事首江月楼提议,重修当地的骑龙庵,经过附近几个村的首事协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经过募捐修缮,一座重修的骑龙庵又焕发了青春。骑龙庵的重修,离不开当地事首江月楼、程琴轩、黄贯之、齐经邦等人的游说和努力。

    骑龙庵另一角,还有一块年代不详的《重修骑龙庵碑记》,由于年代久远,上面的很多字迹已经模糊,辨析不明。两块骑龙庵碑刻,让这座有着八百余年的骑龙庵有了生命和灵魂。


(本篇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岳西在线论坛 ( 皖ICP备19003320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5511[24小时] 举报邮箱yxwxb666@163.com 本站法律顾问:张军 )
涉未成年人专用投诉举报专区 举报邮箱:yxwxb666@163.com 举报电话:0556-2188512

皖公网安备34082802000404号

 

营业执照

Copyright 2013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