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岳西在线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492|回复: 13
收起左侧

[旅行游记] 树林冲状元李振钧故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3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树林冲状元李振钧故里
——安庆宗祠系列
第171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树林冲状元李振钧故里。您的支持请给予评论!

    树林冲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这里李氏家族世代重书崇文,人才辈出,明清二代先后出了十二个进士。今天卒子介绍的李振钧是其中的一个状元。
    据了解,自江西瓦屑坝迁徙安徽太湖的李氏巨诚公支系几百年来,瓜瓞绵绵,人丁兴旺,历代名贤辈出,灿若星辰,望重熙湖。
    明朝弘治十五年,巨诚公第五代孙李淳考中进士,清朝乾隆四十九年出生于城西乡树林冲的巨诚公十五代孙李长森殿试中第二甲第一名进士,钦点“金殿传胪”,此后相继有其子孙振祜、振均、德星等直系八人考中进士。
    清朝道光八年(1828),李振钧在中头名状元。至光绪三十年,巨诚公支下共有十二名进士。
    李振钧,清朝乾隆五十九年(1794)生,字仲衡,号海初,小名燕生,安徽省太湖县城西乡人。
    清朝道光八年(1828)状元,先后授翰林院修撰、文渊阁校理、国史馆和功臣馆纂修、顺天乡试同考官等。
  李振钧以诗、联、书法名于世,著有《味灯听叶庐诗钞》。他父亲李长森是清朝乾隆四十九年(1784)进士,官至云南布政使。
    清朝嘉庆十六年(1811)至道光元年(1821),李振钧随父亲宦游全国十多个省,广见多闻,受益匪浅。
    清朝嘉庆十八年(1813),送母回太湖,路过安庆时夜游大观亭,除赋诗外,还为该亭作对联一副:“秋色满东南,自赤壁以来与客泛舟无此乐;大江流日夜,从青莲而后举杯邀月又何人?”
  李振钧的岳父汪志伊(1742-1818)(卒子此前已经介绍过其墓),字莘农,号稼门,桐城人,历任江苏镇江知府、浙江布政使、福建巡抚等职。
    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汪志伊生下第五女,取名正珠,字还阁。汪正珠从小就非常聪慧,因李长森与汪志伊同朝为官,又是同乡,两家联姻。
    清朝嘉庆十四年(1809),二十岁的汪正珠嫁给了十六岁的李振钧。现在树林冲仍保存着当年清朝李氏宗祠门前的四个大石鼓,石鼓上还有当年的刀刻痕迹,高高飘扬的李氏旗帜,让人回想李氏的文化。
    万里初秋月,中江第一亭。堑深规地险,祠古吊忠灵。云共遥天碧,橙徐隔岸青。登高发长啸,疑有蜚龙听。——李振钧
    被誉为状元之乡、诗词之乡、文化之邦树林冲,说它平凡可又不平凡。平凡是因为它和普通的小山村一样;说它不平凡是因为在明清朝时期出了十二位进士,其中就包括状元李振钧。
    清朝道光九年中状元后,只充过一任乡试同考官。他的学生宝钧(吉林人)说他“语言戆直,傲岸不羁,不合于时,常与一班权贵相忤”。后忧愤成疾,于道光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病逝,终年四十五岁。与原配夫人汪正珠合葬于县山龙百合岭张姓屋角风形山上。
(本篇完)

发表于 2019-4-3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4-3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别山五针松
——安庆古树名木系列
第171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大别山五针松。您的支持请给予评论!

    大别山五针松(学名:Pinus dabeshanensis Cheng et Law )是松科,松属乔木,高可达二十米,胸径达半米;树皮棕褐色,枝条开展,树冠尖塔形;枝灰红褐色,粗糙不平;冬芽淡黄褐色,无树脂。
    大别山五针松针,叶微弯曲,先端渐尖,边缘具细锯齿,叶鞘早落。球果圆柱状椭圆形,熟时种鳞张开,鳞盾淡黄色,有光泽,鳞脐不显著,种子淡褐色,上部边缘具极短的木质翅,种皮较薄。
    大别山五针松分布于安徽西南部及湖北东部的大别山区;在岳西县来榜门坎岭海拔900-1400米之山坡地带与黄山松混生,或生于悬岩石缝间。
    大别山五针松是面濒危的我国特有珍稀树种之一,1992年10月被列为国家珍稀树种第一批二级保护树种。该树种1956年在安徽岳西县首次发现,经由著名树木分类学家郑万钧先生鉴定并定名,仅分布于安徽、湖北两省交界海拔700-1200m的中山地带。
    从生物学特性来看,由于自然分布范围仅局限于大别山区,面积较小,一直鲜为人知;而从其经济价值来看,材性主要指标均优于华山松、黄山松及红松。
  今天卒子介绍的大别山五针松位于安庆市潜山市(县级市)海拔1000米的位置的一颗大别山五针松。据了解,大别山五针松现存不足千株,我省仅在安庆市岳西县、潜山县和湖北省英山县桃花冲发现,其余均分布于安徽省境内。
(本篇完)

 楼主| 发表于 2019-4-4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栲栳尖
——安庆遗址旧址系列
第171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栲栳尖。您的支持请给予评论!

    栲栳尖是桐城境内一座高峻挺拔、形似栲栳(笆斗)的山峰,离城约十里地,向西,一座远远看得很秀美的山峰就是。
    去年卒子曾到访栲栳尖。栲栳尖离城不远,在挂车河镇不远的地方,栲栳尖就在朱公村境内。进山后雨雾缭绕,有种置身仙境的感觉。进了栲栳山,转过一个山凹,走到一个埂上,这是八九十年代建起的一个水库。水库边,树立着一个很大的牌子,上面写着“栲栳雄峰”,因栲栳二个字无法输入,只能使用栲栳代替。栲栳尖山脚有一处人畜饮水的水井,据村民说是当年“长毛”(太平军)饮水的水井。
    真正的栲栳尖,要在半山腰上才能看清。漫步在这里如同一幅漫卷云舒的山水画里。这一片灵山秀水,栲栳尖在百年前,曾是太平军的古山寨。我从一排山前爬入这个山尖高峭陡立的背坡,这里山体陡峭,如石柱直插云天。山尖上还看到有一个近代重修的寺庙。要上栲栳尖,需要大约二个小时的时间。
    在山顶间,穿过竹林再往上就是更为陡峭的山路了,山顶是一座重修的法龙庵。据了解,法龙庵始建于宋朝末期,几经坍颓与修复。现庵宇依山势而建,坐北朝南,有大殿二进与寮房、斋堂数间。
    殿东的龙王殿,为近期所建。龙王殿路下的石岩上,有一奇特的岩石景观“狮子口”。是一块岩石缝隙与缝隙上犬牙交错的怪石,构成如同狮子张开大嘴的上唇和门牙。而唇下中高旁低、自上而下平滑下来的石坡,恰似狮子鼓起来的舌头。西舌根部,有一股从石隙中涌出的泉水,清凉甘冽,似是石狮的“舌下腺”。狮子口惟妙惟肖,远处茫茫一片,能够看到远方的嬉子湖。
    栲栳尖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高度约为四百米,能够瞭望方圆数十公里范围内的动态,在这里曾是清军主要据点挂车河镇附近,这样一座矗立的高山,没有比栲栳尖更高的山寨了。
    栲栳尖形似栲栳(笆斗)的美丽山峰,与不久前卒子介绍的八斗岩,其实意思都相近,就是像过去农村使用的笆斗,这个山头远近闻名,故人们习惯把这个座叫成栲栳尖。在栲栳尖西北的悬崖边,有人手书“松风舒云”四字,也许是感觉这里有种世外桃园般感觉吧!
    据了解,清朝咸丰三年(1853)六月,太平军由天京朔长江西征,先后攻占了芜湖、池州、安庆等地。为巩固安庆,翼王石达开命春官正丞相胡以晃率部攻占桐城。
    清朝咸丰三年九月十四日,胡以晃率部自安庆挥师北进,十月十二日攻占桐城西南重镇练潭,驻练潭镇的清军参将松安丢盔弃甲逃遁。十月十四日,胡以晃率太平军抵达桐城县城外,向守城清军发起猛烈攻击,击毙守城清军千余人,终于攻克了素有“铁打桐城”之称的桐城县城。二十八日,太平军继续挥师北进,攻占了北峡关,击毙清户部主事朱麟祺。
    自清朝咸丰三年十月至十一年九月,太平军与清军多次在桐城境内展开大战。此后太平军与清军秦定三、郑魁士部大战于县城东郊乌石岗,一举击败秦、郑二部,获桐城大捷。又清军多隆阿、湘军李续宜部在桐城老林铺、龙河、麻子岭、青草塥、小河沿等地安营扎寨。七月,太平军陈玉成、捻军张乐行部设营于范家岗、老梅树街、庙岗、棋盘岭一线,后移营天林庄、香铺、金神墩、东河口,直抵鸭子湖、横山、练潭一带,双方交战月余,太平军失利后退守桐城县城。次年,在著名的安庆保卫战期间,太平军曾先后五次自桐城发兵增援,县内挂车河流域是增援反增援的激战中心。
    从以上记载来看,挂车河附近的栲栳尖是当年清军与太平军反复激战中心,这座山的战略位置无比重要。在栲栳尖山顶上,有人手书“栲栳尖”,字体浑厚、干劲有力。
    由于清军拼死狙击,太平军五次增援均告失败。太平军陈玉成、杨辅清率部再度退守县城。九月,安庆陷落后,清军遂大举围攻桐城县城,他们凭藉县城西山,居高临下,猛烈攻城。
    太平军经顽强抵抗后,终因寡不敌众而弃城突围,自此离开桐城县境。安庆和桐城两地,太平军在安庆派兵更多,所以清军将目标锁定在了桐城,桐城位于安庆北部,既是安庆的屏障,也可以和安庆相互援助,桐城如果落入清军手中,安庆将失去重要的助力。
    清军将领遂带兵直扑桐城,声势浩大,“清朝帅将大小营寨百有余座,自庐郡(今安徽合肥)三河、舒城、六安、庐江、巢县、无为等处,节节连营,道道严密,困逼桐城”。

(本篇完)

 楼主| 发表于 2019-4-8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香茗山茗山禅寺与洞佛庙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71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香茗山茗山禅寺与洞佛庙。您的支持请给予评论!

    香茗山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鸦滩镇麦元乡、和太湖县香茗村以及转桥之间,南起麦元分亩岭,北抵鸦滩褒隐寺水库,东西贯穿太湖香茗村,主峰海拔489米,为太湖县与望江县的分县山岭,也是二县的屏障。属于大别山山脉,有大茗、二茗、三茗等峰,莲花峰形似并蒂莲花,耸秀郁葱,南北逶迤约二十里地。
    香茗山因古代盛产香茶而得名。中峰特出,势若莲花,故称莲花尖。左为小香茗山,右为大香茗山。小香茗曾是西汉梅福筑室炼丹处。望江、太湖县志载:“山上(仰天包)有井,井侧有庙,相传天旱祈雨辄应,明朝庙毁,唯存残碑,字磨灭不可读,仅额镌‘曹公道场’四字可见。”传说这里就是曹老爷得道之处,名曰:“曹公道场”。曹老爷本是龙王三太子的化身,得道后,曾去九华山落脚,金地藏菩萨叫他仍回香茗山为一方生灵造福。
    香茗山,峻峭险要,雄居东南。历代文人吟咏甚多,其中有明朝大学士解缙《香茗山》诗:“山岩殷窦簇朱砂,香茗丛生蓓蕾芽,采药道人何处去,洞云深锁碧桃花。”香茗山座落于望江县鸦滩镇境内,属大别山余脉,地跨望江、太湖、怀宁三县。
    茗山禅寺,原称地藏庙,于九十年末在原地藏庙遗址东侧重建。寺门口有一尊三层宝鼎,大殿门口是两柱上顶的门楼,门楼匾额上镶嵌着四个隶书铜塑大字“茗山禅寺”。殿堂三大开间、石瓦砖木结构,高大巍峨。大殿正中神坛上供奉着释迦牟尼,阿难、迦叶侍立左右。
    神坛东侧是大悲观音,下座白衣观音,西侧是地藏王菩萨,神坛前是弥勒佛。大门西侧背面伫立着面朝如来佛的韦陀菩萨。
    香茗山的人文景观,丰富多彩。有西汉末年南昌尉梅福隐居修道的洞府;有唐代的李白、罗隐,明代的解缙,清翁溥等名人驻足流连的遗址及其咏诵的诗篇,有元朱元璋、刘伯温,明末史可法,清代太平军翼王石达开等兵家鏖战战场和营寨(连塘寨)等。宗教建筑更为繁多,有今天介绍的香茗山的茗山禅寺与道教的洞佛庙等,还流传着丹灶余焰、无尾龙祭母、曹老爷得道、连屯旧戌的优美动人故事。
    香茗山上奇石林立、石洞幽深、药圃天然、茂林修竹、清泉可口,此间品茗尝果,聆听优美传说,心旷神怡,迷而忘返;山下晶莹水库,古塔相伴,荡舟游弋,别有情趣。其中二茗、三茗奇石怪洞著称,如二茗的狼石、牌石、太白石、还有今天卒子介绍的石佛洞、炼丹洞,三茗的凤冠石、姊妹石、铜锣石等,无不维妙维肖。
      梅福炼丹处,梅福炼丹处坐落于小茗山黑洼沟78米高的悬崖绝壁之上,具有“怪石如龙盘古洞,好花挂壁迎神仙之妙。”梅福挂冠归隐筑洞炼丹,仿佛历历在目,不知果真得道成仙否。
    石佛洞天,石佛藏于南山峭壁之上,“天生一个仙人洞”,的确非凡。石林奇观:石林位于小茗山,由于地上水的作用,使地表遭风化剥蚀,山谷中分布为小季节河沟,沟谷底部堆积的为近代风化物,而地表却出现了姿态万千神韵无穷的形象石林。
     洞佛庙,位于香茗山顶端,是自然形成后经人工修饰的洞庙,洞内巧夺天工、怪石嶙峋,洞的两侧有两条深不见底的石洞,当地百姓相传该洞“上通湖广,下通九江”,曾有多人入此洞探险,但都没有走到尽头。寺庙常年香火鼎盛,人们络绎不绝,如将此洞开发,可以满足人们敬佛、探险的需要。
    曹公道场,位置在小茗山出狭英寨北门有一道山梁连接成“丁”字形,人们称它为“仰天螺”,亦名仰天包。传说,明朝福建侯官(闽侯)人,万历进士曹学佺(1574—1647年)号石仓。明朝天启年间,官至广西参议,以撰《野史纪略》,得罪魏忠贤党,被劾削职,家居二十余年。
    后听说闻史可法驻军香茗山,慕名投奔。来到香茗山时,史已督师扬州,城陷殉国。曹遂隐于仰天凸,起茅舍幽居。一年,久旱不雨,曹欲为民消灾,头戴黄荆,身穿道服,焚香跪拜,连日不辍,果雨。人皆乐之,结队上山叩曹,孰料人无踪影,茅舍亦为火焚。众骇之曰:“曹老爷白日飞升耶?”
    狮子吐烟,位于一茗、二茗两座山峰,状如双狮对峙,春末夏初清晨,偶见峰顶冒出阵阵青烟,直冲云端,持续约半个小时许,山民称之为“狮子吐烟”。狮子吐烟后,三至五日内必有雨。
    二茗又叫小香茗山,位于莲花尖东北侧,海拔477米,山虽不高,但独耸于低平的泉塘盆地北缘,相对高度(垂直高度)却很大,且十分陡峭。尤其是近洞佛寺的一段山路,有几处几乎没有坡度,攀登者只能从“之”字形的石经,小心翼翼地爬行而上,在一块用石块砌成几米高的石墙,再填以土石的人造平地上矗立着六柱六角飞檐小亭,似乎是挂在峭壁之上。
    再由此进入二道石门,即洞佛庙。在此感觉云生脚下,雾腾天宇,佛香袅袅,好一个神仙洞府!放眼远山近水,若隐若现,亦虚亦幻,使人飘飘若仙。险者,莫过于大茗赤壁。它位于大茗山巅西北侧,由两方巨型石壁组成,拔地而起,形成垂直而立的大茗“赤壁”。
    “仰观难望其顶,俯视怕望其底。”斧砍刀削一般。飞鸟猿猴也望壁兴叹!传说崖壁藏有朱砂及名贵草药金钗石斛。《太湖县志》载:“大香茗尤为高峻,上有朱砂,险不可取。”常有探险者采之,难得。明朝大学士解缙“山岩殷窦簇朱砂”即指此。
    卒子于近日到访此处,走在盘山的台阶登山。香茗山有很多的映山红,但香茗山的映山红却常常开在山阳一面,而山阴一面几乎没有。

    一座香茗山有这么多的寺庙,香茗寺与洞佛寺只是其中一部分,这些寺庙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其中洞佛庙依着山势,就着石头建造而成,常年香火不绝。

    小香茗山又称二茗山东北部的“将军石”和“烈马披鞍石”。相传,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曾在此安营扎寨。山民们为纪念这位起义军的领袖,便将寨前这块巨石称为“将军石”。你看他身材高大,身穿战袍,盔甲整齐,腰跨指挥刀,威武雄壮,大有点将出兵之势。坐落在二茗东南的“烈马披鞍石”,宛如一匹志在千里的骏马,前足腾郎空,仰天嘶鸣。难怪耕夫有“拔地腾空思沃野,仰天长啸振雄风”之叹!
(本篇完)

发表于 2019-4-8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录详实
 楼主| 发表于 2019-4-9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查大屋骑龙庵重修碑记与骑龙寺
——安庆碑刻系列
第171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查大屋骑龙庵重修碑记与骑龙寺。您的支持请给予评论!

    骑龙庵位于潜山市(县级市)黄铺镇桃铺村一片丘陵之间,骑龙庵历史悠久,据记载,骑龙庵始建于明朝中晚期,原有田产和林场。
    民间传说,查大屋的汪公菩萨,原是一位县老爷,这位县老爷常常能够显灵,所以周边村落的百姓常常到此庙烧香求佛,一时间香火旺盛。
    据记载,清朝咸丰四年(1854年),太平军攻占潜山邑。太平军所过之处,寸草不生,他们撤退的时候,将寺庙捣毁、烧尽,将僧侣杀死或驱赶,原骑龙庵已不存。
    太平军在潜山桃花铺一带,曾连营数十里,他们结合一部自霍山来潜山天堂(现岳西县天堂镇)与潜山县团练拼战,团练战败。后太平军部将陈宗胜部自湖北蕲州、黄州来潜山水吼岭,团练抵挡不住,太平军占领潜山。同年七月,清军再攻潜山。
    在这些历史中,曾是香火旺盛的骑龙庵被太平军,当地人称长毛烧毁。
    清朝光绪年间,潜山县桃铺乡、太湖县小池镇等几村村民重修骑龙庵,现卒子介绍的骑龙庵碑刻,就是那个时候所立,骑龙庵碑记,所记载内容,多是村民自发捐钱重修庵堂。
    骑龙庵碑刻,分成二个部分,上部分是阳刻“重修骑龙庵碑”六个阳刻大字,下部分是各村民捐钱数额,为阳刻。
    据骑龙庵碑刻记载,“骑龙庵”为清朝所毁,纠首村邑汪桂林为首、本县查森林等村民集合数位香客于清朝光绪十年(1885年)重修“骑龙庵”。
    据了解,纠首是民间自行举办一些活动的组织者,是负责召集、组织和实施的各色人等,具有临时性,特为某项活动而设,人数不拘,一般视活动的规模而定。
    今天,卒子介绍的重修骑龙庵就是由当地纠首汪桂林为首重修筑建庙宇的大型活动。
    “纠首”这个词,老百姓一般叫做“管事的”、“帮忙的”、“攒忙的”。骑龙庵“纠首”是骑龙庵碑刻中的一个很小的字眼,为普及历史文化知识,卒子在此介绍一下“纠首”一词。
    清朝光绪十年,骑龙庵重修后,每月初一、十五来自己潜山周边和太湖周边的香客前来诵经、拜佛,每年七月初四日,抬着汪老爷的坐轿,队伍排列十余里,所到之处有灾必消,求雨必下,至民国初年。
    骑龙庵庙鼎盛时期,有大小房屋数十间,有山场百庙,田产数十亩,资产丰实。每逢庙会大小节目数十种,烧香拜佛信众如云。
    潜山市黄铺镇桃铺村(由原祥圣、桃铺两村合并而成)座落在潜山与太湖两县交界处,是潜山县的西大门,过桃铺就到了太湖县的小池镇,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据《曾文正公全集》记载,“自古平江南之策,必踞上游之势,建瓴而下,乃能成功。”
    清军与太平军、捻军在桃花铺一带与太湖小池驿一带交战多次,后太平军、捻军突围撤走。清朝同治二年(1863年)捻军将领张宗禹,太平军遗部马融和转战又来潜山。
    曾国藩认为,长毛(泛指太平军)之所以一直在长江占有战略优势,无非得益于天京上游的三座重镇:武昌、九江、安庆。

(本篇完)

 楼主| 发表于 2019-4-10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柱山大峡谷下谷
——安庆风景系列
第172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天柱山大峡谷下谷。您的支持请给予评论!


    天柱大峡谷毗邻天柱山主峰景区,位于潜山市(县级市)天柱山镇介于三祖寺与佛光寺景区之间,是天柱山秀丽水景的集中展示,峡谷全长七里,分上谷与下谷,两谷分界处有一收票验票老大爷。

    天柱山又名皖山,位于安徽省安庆市西南部潜山市境内,因其主峰“一柱擎天”而得名。汉武帝南巡时封其为“南岳”,后为隋文帝诏废,故被尊称为“古南岳”。又因春秋时为晥国封地,山名皖山,水名皖水,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
    天柱山大峡谷景区内“峰雄、石奇、洞幽、水秀”,集北山之雄、南山之秀于一身,兼有丰富的人文景观。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5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

    天柱山大峡谷下谷地处整个峡谷上下落差的下方,故称下谷。下谷最顶端是一处叫“蟹钳潭”的小水潭,山涧里的溪涧的石壁上的这个小潭,潭边的那块大石上有一只巨大的蟹钳印,那就是蟹钳潭。
    像这样地质结构的水潭,在安庆实在太多,水流从石缝中流过,就有了生动的名字。
    这一地貌特点是石崖陡、水湍急,大小瀑布跌落成群,大瀑布腾空飞落、气势恢宏,小瀑布蜿蜒曲折、婀娜多姿,通天瀑落差百米,堪称华东一绝。
    众多的水潭形状各异、龟蚌相依、妩媚动人;雄狮回首、大佛听涛、猿人戏水等象形怪石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下谷地处天柱群峰的为屏障,近有青山环绕,湖面狭长,神龙见首不见尾,风平浪静时,湖面群峰倒影,微风吹过,波光粼粼,荡舟湖上,恰入仙境;
    雄狮回首位于景区中部,这里被茂盛的植被包裹着、植物品种繁多,满目的苍松翠竹、春有山花点缀、秋有红叶辉映,令人爽心悦目、心旷神怡;
    拾沿河而行,河水崆明澄澈,沿途溪流宗宗,游人可尽情享受亲水的乐趣。
    “天劈苍崖九派通,从来此地驻游龙,飞流悬沫三千尺,灌木连云几万重”。
    山上有片片竹林,傍有清溪,翠竹倒映在溪水之上,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有写道:“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来形容此情此景,也是恰如其分。

    远远就看到了瀑布飞流直下的景象,在整个安庆地区,像这样的瀑布,近观此景,仍然还有有兴奋之感,脚下生风,疾步奔向瀑布。
    迎面看到瀑布旁的指示牌上面写着“游龙瀑”。
    走近瀑布,便觉凉风袭来,瀑布如同游龙般,状似要震破石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近观瀑布又似万马奔腾,声势浩荡。瀑布与石壁的激烈碰撞,那白色巨浪迸碎,产生的水雾扑面而来;
    站立瀑布下,又有阵阵清凉风,虽是酷暑 ,但是瀑布的前面,只觉得清凉无比。
    高山巍峨,瀑布磅礴;也爱烟雨江南,碧波荡漾。看山水又何必舍近求远,徒步大峡谷,同样让你亲近自然。

    经过上亿年的地质运动才形成了这道龙涎瀑。当地村民为感谢九太子舍己救人,每年在农历二月初二日,俗称龙抬头,携带香纸贡品前来朝拜。
    群兽饮水是一处小景点,深谷之中,似有几只怪兽伸长头颈,有的在埋头饮水,有的在抬头观望,形态各异。

    天柱山大峡谷里的奇石峡谷有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叹流水穿石的神奇力量;感叹我们攀越了沿途的悬崖峭壁。

  
    漫步在大峡谷的林荫小道,体味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意境。能够体验“万竿绿竹影参天”的优美意境,一座小山掩映在竹林之中,郁郁葱葱的小山丘,便是龟山。


    传说这是一处绝佳的风水宝地。这里万竿绿竹、郁郁葱葱、太阳出山,缕缕金光射进这浩瀚的竹林,那种秀丽壮观的景致,令人陶醉。


    相传古代某地有一名孝子名叫孟宗,其母卧病不起,很想吃竹笋,当时正值隆冬腊月,孟宗去毛竹林寻找,无笋可挖,他扶竹哭泣,感动了山神,山神在竹根上一指,顷刻地裂三寸,一株鲜黄嫩笋拱出地面。



    孟宗捧笋回家了却母亲心愿。从此以后,毛竹冬季也出笋,,称为冬笋。这就是“孟宗竹”之名的由来,在日本至今仍沿用此名。在我们民间还有一句这样的谚语:“山中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根据竹笋的特征,来形容那些不学无术,不知廉耻之人。


    继续前行,穿越峡谷间翠绿的竹林,“神针眼”挡道,水分两道,奔腾直下“虎掌潭”,潭水悠悠几千年。


    向前行,直下几百级台阶,只见一条玉带穿过山脉,不由得眼前一亮,豁然称奇。“遥看瀑布挂前川”好霸气的“瀑布”。


    “裙衣瀑”春天水流充沛时一定会更像、更美, 飞流倾泻,水雾弥漫下,亿万年前的蕨类植物生生不息。
      
     “裙衣瀑”故名思意就是像裙子一样的瀑布。走到近前,这倾泻而下的瀑布,恰如一条绵延山间的溪龙。


    天柱山大峡谷全长七里,上下落差二百多米,整个峡谷由瀑布、竹海、田园、湖光四大主题组成一幅优美画卷,下谷四季风景各异,峡谷被青山环绕,多有瀑布,恰似仙境。


(本篇完)

 楼主| 发表于 2019-4-11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城李鸿章钱庄
——安庆商业系列
第172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孔城李鸿章钱庄。您的支持请给予评论!

    位于安庆市桐城市(县级市)孔城老街的李鸿章钱庄,是典型的徽派商铺式建筑,坐东朝西,面阔三间,前后七进。前面两进相当于现今的营业厅。第一进里有当铺,第二进厅台上摆放有四个瓶子,一个镜子,寓意平平静静、四平八稳。
    两进之间有个小天井,天井大缸里有一对在水草中快乐游弋的红金鱼,这给古朴庄重的钱庄带来一丝新鲜活泼。
    三四两进相当于现今的总经理与中层管理人员办公室,有信房、账房、掌柜房等,信房管人事,账房负责银钱出纳……机构一应俱全,分工明确。
  李鸿章钱庄金库设置巧妙,表面上它设在第四进的一间厚墙壁房子里,门外有专人看守,实际上不是如此。某年钱庄东边桐梓山的土匪买通了“金库”守卫,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欲实行里应外合,盗取钱庄银钞。
    守卫打开库门,翻遍库房,一无所获,非常郁闷:自己明明看到钱钞运进去的,怎么不见了呢,莫非有地下室?他们在地上翻弄也一无所获。大隐隐于市,其实金库设在隔壁一间废弃的仓库里,有机关相通。
  李鸿章钱庄后三进相对封闭,内部为回廊式木制建筑,状似福建的土楼,只不过土楼为圆形,它是长方形。中有大小两个天井,其中大天井能摆十几桌酒席,由此可见空间之广阔。
    天井上承接天光,下连接地气,人住在里面通透、舒适。下雨的时候,雨水从天井四边的房檐上流下,比喻四季来财,肥水不流外人田。

  后三进有一个很洋气的名字,叫“小姐楼”,它是李鸿章家夫人小姐丫环们居住的地方。同时它还有一个很气派的名字,叫“跑马楼”,即后三进二层阁楼回廊通畅宽阔,可以跑马,由此可见李鸿章钱庄规模的宏大与气派。
  钱庄东边五百米有孔城河,河通过菜子湖与长江相连,是老街货物吞吐之咽喉,也是夫人小姐们魂梦之所系。小姐楼最东向的房屋略向孔城河方向倾斜,意为钱庄兴旺,招财进宝。
  李鸿章钱庄往痘神庵方向的中间地带,有英国人开办的“亚细亚煤油栈”,东北方向50米处,有美国人开办的“美孚油站”。如此一来,孔城老街货币种类就多起来,兑换就成了问题。
  李鸿章大老婆周氏为古桐城人,孔城水运发达,因而李鸿章在孔城拥有房产,后来这处房产就划到周氏名下,由嗣子李经方(出使日本大臣)保管。
    李经方于清朝光绪十八年(1892年)回国返乡之际,在孔城老街开建钱庄,取名“李鸿章钱庄”,从事货币兑换、存储及典当业务,生意十分红火。
    钱庄对内部客商开放的一个“内部会馆”,与整个钱庄一体的。从布局上看,整个钱庄分为三部分,最前面迎街的是钱庄的门面,中间是一座幽静的后花园,穿过后花园,就是这间大屋。大屋分为上下两层,一楼围绕四周,立了三十五根木柱;二楼有几十个房间。
    据了解,晚清重臣李鸿章名震中外,据美国学者K.E.福尔索姆在他的《朋友·客人·同事:晚清的幕府制度》一书中有关章节中写道:“谣言盛传,说李鸿章的财富不可胜计,据说在他死时其财产约四千万到五亿两白银。”另据了解,其中有李鸿章位于上海,安徽合肥、桐城、巢县、肥东,江苏扬州、江宁(南京)等地不动产大致分配和处理情况。这基本上反映了李鸿章不动产情况,它们均在安徽和江苏。
    分布在安庆地区的主要有:桐城金神墩泰清典屋一所,又义津桥光裕分典屋一所。永为公宅。金神墩西街地基租合共一处、当浮房租一处、田租三百四十担。归三房经钰执业。金神墩泰清典股本足钱三千串正;金神墩市房两所、田租三百四十一担。归四房李经良执业。
    桐城汤家沟长裕典本足钱五万串正,典屋一所;
    桐城县内左、都、朱三姓出业地基一块;
    金神墩市房三所、田租三百四十担。均归大房国模、国楷侍母执业。金神墩市房二所、田租四百六十五担。归二房经邦执业。
    桐城练潭光裕义典本足钱三万二千串正,当张姓典屋一所;
    孔镇市房六所、田租九百六十一担;孔城市房四所、田租九百六十七担;桐城孔城镇光裕典本足钱五万七千串正,典屋一所;孔城镇市房三所、田租九百六十担;孔镇市房八所,田租九百十四担;孔镇仓房亦归各房屯稻。
(本篇完)

发表于 2019-4-11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过河-卒子 发表于 2019-4-3 09:29
大别山五针松——安庆古树名木系列第1716篇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 ...

主簿枯井园有五针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岳西在线论坛 ( 皖ICP备19003320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5511[24小时] 举报邮箱yxwxb666@163.com 本站法律顾问:张军 )
涉未成年人专用投诉举报专区 举报邮箱:yxwxb666@163.com 举报电话:0556-2188512

皖公网安备34082802000404号

 

营业执照

Copyright 2013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