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岳西在线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447|回复: 9
收起左侧

[岳西风光] 牌坊节孝牌坊与储家祠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19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牌坊节孝牌坊与储家祠堂
——安庆牌坊与祠堂系列

第1823篇
图、文:过河卒子

(热忱欢迎安庆各类组织、单位、机构、个人对本栏目进行商业赞助)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牌坊节孝牌坊与储家祠堂,本文为卒子编纂,为图片和文字记录牌坊和祠堂最全资料。下图为卒子站在牌坊节孝牌坊与储家祠堂对面的公路上拍摄的图片,远处为牌坊节孝牌坊与储家祠堂。

    温泉牌坊,又称牌坊节孝牌坊,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温泉镇牌坊村,建于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距今已有二百九十二年。下图为卒子2013年10月到访此处坐骑图片。
    牌坊节孝牌坊为石体结构,面阔六米七,高十米七,为四柱三门牌楼。牌坊节孝牌坊为抹角方柱,每根柱下边都有“抱鼓石”状夹柱,使整座牌楼显得稳实而朴拙。此树为牌坊前的古枫香树,也有近三百年树龄。
    牌坊节孝牌坊正楼中镶嵌着双龙纹匾额,竖刻隶书体“圣旨”二字,次楼中匾额上款直书“恩赐旌表储志瑞之妻聂氏”,匾额落款“雍正五年”,“节孝”二字位于正中。
     牌坊正面梁枋、匾额、斗拱和雀替饰以珍禽彩凤锦图案,工艺细腻,错落有致,疏朗多姿。其背面正中也是“节孝”二字。两边刻记众多保荐官员官职及各员所受嘉奖晋级情况。
    其中有江南安庆府正堂、江南安庆江防总捕监、江南安庆府潜山县军功、江南安庆府潜山县军粮厅、江南安庆府潜山县儒学教训、江南安庆府潜山县督捕厅官员保荐。
    牌坊顶端原件稍有损坏,龙形雕刻与顶部饰物已用瓷质仿制品更换,但不影响整体造型。该坊旌对象聂氏十九岁守寡,育有一子,后有五孙,并承担起敬奉公婆,抚养遗孤的重担,终始家业发达,人丁兴旺,储氏此支已成为当地旺族,其品之洁,其德之馨,当为旌表。故地方保举,特立此坊。
    其中有江南安徽省等处提刑按察使司正堂、江南安徽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正堂、提督安徽等处学政国子监司业、巡抚安徽宁池太庐凤滁和广等处提监、总督军备后部右侍郎兼都察院面副御史、总督江南江西等处军备兼理粮响兵部尚书兼都察院面副都御史等。
     如果不是通过实物记载,当今很难理解三百年前满清官员的长达十多个字的官名。据了解,清朝初期,清朝顺治十八年(公元1644年),设江南左、右布政使,以左布政辖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淮安、扬州九府,暨徐、滁、和、广德四直隶州,驻江宁(今南京)。
    清朝康熙五年(1666年),割扬州、淮安、徐州还隶江宁右布政,次年改左布政为安徽布政使司。到了雍正年间江南左布政使司地辖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七府,暨滁州、和州、广(德)三州,也就是后来的“安徽省”,官方文书便简称为安徽宁池太庐凤滁和广等处,也就是本文匾额上官员的名称。
    牌坊节孝牌坊是安庆地区保存最为完好且做工最为精致的一座古牌坊,牌坊节孝牌坊有确切记年的,有连保的众多官员且集中建筑艺术与重要历史价值与一体的珍贵文物。
    牌坊节孝牌坊承载那样一段故事传说。清朝康熙年间,在潜山县后北乡这个风景优美的小山村住着一户人家,丈夫储志瑞年轻英俊、勤劳朴实,妻子聂玉馨善良贤慧、相貌端庄,两人膝下育有一儿一女,夫妻二人相敬如宾,过着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
     那年,储志瑞不幸患上重病。聂氏虽想尽一切办法寻医问药,尽心服侍照料,但还是没能治好丈夫的病。储志瑞去世时年仅二十一岁,聂氏悲痛欲绝,担负起一对幼小的儿女的抚养,聂氏只好抱着孩子跪在丈夫遗体前,暗暗发誓一定要照顾好老人和孩子。于是,聂氏洁身守寡,节衣省食、开荒种粮、看牛养猪、纺线织布……两个孩子没有辜负聂氏的期望,儿子成为朝廷的太学生,女儿也嫁至官宦人家。
    再后来,储氏家族境况慢慢殷实起来,再后来儿子又育五个孙子,成为人丁兴旺的地方。为旌表聂氏,安庆府潜山县官员联名呈报皇上,皇上下旨,恩准为聂氏建立牌坊。聂氏的事迹在潜山县志、安庆府志均有记载。
    牌坊节孝牌坊始建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历时三年完工。牌坊为纯石体结构,呈四柱三门牌楼,每根柱下边都有“抱鼓石”。听村里的老人说,在每根石柱下,都埋藏了一斛白银用于奠基,四根柱子下共埋藏白银一担。
    牌坊节孝牌坊位于天堂九冲十三畈中的牌楼冲。牌楼冲也是因清朝雍正年间建的牌楼而得名,牌楼冲相对独立,东西走向,西部略高,形状狭长,两侧为丘陵,中间是长形畈区,地势平缓,西部王庵寨主峰。
  
    牌坊节孝牌坊后面是储家大屋,当地人又称储家祠堂。储家祠堂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历时四年竣工。祠堂属典型徽派风格,砖木结构,坐南朝北,祠堂前有人工大池潭,祠堂内设天井分布在大厅前后,聚水经暗涵排至门外水塘。
    储家祠堂平面布局为三重五进,呈轴对称型,左右均有厢房,门窗通花格,小灰瓦屋面,正厅及神堂朴实,祠堂内巨型石条作为柱础,占地约五、六百余平米。祠堂外建有牌坊,由此可见,祠堂规格之高。
    储家祠堂大门左右摆放双石鼓,鼓面刻有多种图案。进门正中为大厅,墙为素面,砂浆、石灰。大厅正中立柱、托梁承重,过厅后天井即至神堂。
    节孝牌坊是旧时封建统治阶级为旌表节孝妇女,为其设立的牌坊和祠堂。封建社会,妻子在丈夫死后,要么侍奉公婆,抚养后嗣,苦撑苦熬几十载,要么“绝食以殉”“投缳柩旁”或“潜赴夫茔,自刎而亡”争个殉节美名,成为封建妇道的牺牲品。清朝在各省的府、州、县各建节孝祠一所,祠外建大坊,凡节孝妇女由官府奏准旌表的都入祀其中,春秋致祭。安庆市岳西县的节孝祠也是在清朝安庆府潜山县建立的。
(本篇完)


发表于 2019-7-19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7-19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亟待修缮
发表于 2019-7-20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7-20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龙山“白云深处”
——安庆风景系列

第1824篇
图、文:过河卒子

(热忱欢迎安庆各类组织、单位、机构、个人对本栏目进行商业赞助)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小龙山“白云深处”。下图为卒子站在进入巨石山景区公路上拍摄的图片,远处为小龙山猴子石。

  七月仲夏的天空,高远明净。安庆周边的乡村安静,小龙山紧邻安庆市区,在安庆龙山分别大龙山与小龙山,中间一座山,挖平后形成一个大陡岭。
  远处小龙山,层次分明,罗岭镇的三冲水库波光粼粼,走入三冲才豁然发现这里有数百亩的茶园。三冲远离市区,步入三冲,即便是烈日炎炎,在冲里也感觉很凉爽。
  阳光穿过树叶,三冲里至清至静。沿着山间小道,约行八里上坡路,就到了与杨桥镇宣店村分界的山岭。古时,在这个山岭上还有苦行僧十年如一日地守着清贫,他们守得是一份深厚的文化底蕴。下图为三冲溪水间的独特的红色苔藓,安庆仅有妙道山二祖洞里见过此种生物。
  在三冲与宣店分界岭再向上行约二里路,有一间全麻石拼接而成的石屋,石屋像是有了几十年的光景,如今屋顶已经全部坍塌,木门也已丢失,门上那把门锁像是有二十年没有人触摸过。
  小龙山在夏日里,有着一方宁静的天空。三冲水库紧偎着小龙山,猴子石也仅有二三个山头的距离。
  小龙山是皖西南地区著名的旅游胜地,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北郊、宜秀区南端罗岭镇内,小龙山又称“龙山凤水”。
  小龙山的猴子石,以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八方游客。“百兽无言龙山久,诸子有心凤水长”。
  登上小龙山的石屋,感觉这里峰峦叠嶂,碧波荡漾,站在岭上,能够看到远方的安庆大电厂的二个巨大的冷却塔,站在山岭上,让人心旷神怡,几欲羽化登仙。
  小龙山因石称奇,千姿百态,曲径通幽,别有洞天。石屋就在小龙山最高峰龙头峰不远的山岭间。站立石屋,能够看到杨桥镇的石塘湖,以及杨桥镇的众多山岭,烟波浩渺的石塘湖尽收眼底。
  山是水之魂,水是山之韵。小龙山之所以这样清幽灵动,又是这样的浸润清纯。山明水秀,人杰地灵。
  小龙石头很特别,有龙头峰、神猿问天、织女峰、天上人间、罗汉峰、蓬莱三仙、鲤跃龙门、潜龙洞天,还有玻璃观景台等等,可是大家却忘记了山岭间的那间石屋。
  在石屋一侧的山岗头,有很多奇峰怪石,其中一块巨石上书写“白云深处”。想必书者有着深谷幽幽的情怀,远近观瞻的夙愿。
  安庆小龙山“白云深处”出自唐朝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从三冲步行至石屋,约有十一里的山路,在这条近十一里的山间小道间行走,那种冲出内心挣扎不言而喻。在这条绕过四、五个山头,需要莫大的勇气才行到访的石屋,不正是白云深处有人家吗?
  小龙山的人文胜迹远不止怀古寻踪的踪迹。在安庆的历史文化浸润下,无论状元刘若宰、龙汝言和进士姚孙 、龙鲤门、许鲤跃,还是杰出书法篆刻家邓石如、两弹元勋邓稼先、黄梅戏艺术表演家严凤英,还有今天为安庆建设贡献着自己力量的安庆人。
(本篇完)


发表于 2019-7-21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hy:
 楼主| 发表于 2019-7-23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安三姓重修宝胜寺碑记
——安庆碑记系列

第1826篇
图、文:过河卒子

(热忱欢迎安庆各类组织、单位、机构、个人对本栏目进行商业赞助)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曾为安庆市代管的贵池县棠溪镇百安村三姓重修宝胜寺碑记。下图为卒子站在百安三姓重修宝胜寺碑记前拍摄的图片,远处为孙氏始祖柏岩岩壁。

    位于贵池区棠溪镇百安村,与安庆一江之隔,历史上有一个阶段为安庆代管。
    池州设州置府始于唐朝武德四年,迄今已有近一千四百年的历史。晚唐时期的杜牧、北宋时期的包拯等历史名人曾先后任池州刺史、知府,还有诗人李白、苏轼等众多文人雅士都曾驻足寻芳,留下了千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为池州赢得了“千载诗人地”的美誉,始于母系社会的池州傩戏更被誉为“戏曲活化石”。
    百安村座落在龙舒河畔,村子对面有一石山,山上长满了柏树,人称柏岩。孙权之子孙休次子孙楚因宫廷政变,躲入池州的深山之中,在此繁衍了六、七十代人,一千八百年。本文作者卒子是楚公第六十四代后裔。
    池州是个历史悠久的地区。楚公到了池州柏岩以后,渐渐融入当地人中,再后来人口变更,外乡人的口音常念成“百安”,久而久之,人们就将村名写成百安。
    在百安村有一条龙舒河,这条河河滩很宽,在一片平畈间,古时有一座寺庙,名为宝胜寺。下图为宝胜寺遗址。
    宝胜寺在百安村和袋溪方村之间,是著名的宝胜寺。下图为重修宝胜寺三姓碑记。
    宝胜寺是在唐文宗李昂(公元809年―840年)时期,由杉山高僧所建,当时香火非常旺盛,香客们敬香之时,多在村中住宿,这成为村民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
    宋朝靖康元年,金兵南下入侵宋朝,一路势如破竹,两次兵临宋都汴梁城下,次年,金兵攻破汴梁,俘虏徽、钦二帝北上,史称靖康之耻。
    此后,金兵又多次纵兵南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造成中原千万百姓妻离子散,积尸盈野。
    南宋末年,池州是抗元重地,池州知州赵昂发,为抗击元朝伯颜金兵大军,率领军民,奋力守城,城破之后,全家自尽,后人为其立祠。
    南宋在抗金战线上诞生了很多抗金名将,比如宗泽、岳飞、韩世忠、赵昂发等,在南宋王朝还有一位著名的抗金英雄孙挺将军。下图为孙姓重修宝胜寺碑记。
    宋朝末期,楚公后裔孙挺带领池州军民抗击金人。孙挺将军为池州正将军,是宋朝皇帝大将石守信外甥。下图为其它姓重修宝胜寺碑记。
    孙挺,为孙权后裔,石守信外甥。原籍富春郡。安徽池州,出身武将世家,她的父亲和祖父都是武将,其父是跟随石守信南征北战的行公(卒子前期已经介绍)。下图为曹姓重修宝胜寺碑记。
    南宋战乱之际,金兵趁机南侵,金兵在完颜氏的带领下,攻入安徽,金兵四处抢掠。在金兵北撤时,孙挺将军池州军民进行拦截,两军在长江上激战。
    孙挺将军冒着矢石箭雨,亲自站立在抗金军民阵前为宋军督战,宋军士卒深受鼓舞,打退了金兵多次进攻,使金兵始终不能渡过长江。
    那日,挺公(孙挺)坐在一块大石上,眼看身上被箭族射击流出的浓血染红了战甲。最终因寡不敌众被金兵割下头颅,战死在长江沿岸。下图为曹姓重修宝胜寺碑记。
    孙挺将军战死后,乡邑百姓为挺将军用银饰装首葬在宝胜寺。下图为孙姓重修宝胜寺碑记局部。
    相传昔年宝胜寺占地六十余亩,有僧舍三百余间,僧众千人。宝胜寺当年之盛况,可想见矣。今日宝胜寺早已被毁,遗址古迹犹存。下图为孙姓重修宝胜寺碑记楼馀屋孙氏输银五百两。
    宝胜寺地处龙舒河河畔,环境清幽,自古往来商人游者,多借宿期间。下图为孙姓重修宝胜寺碑记记载为宝胜寺制作祖师二尊花费二百两银子。
    下图为孙姓重修宝胜寺碑记记载,宝胜寺菩萨金身一百两。碑上记载孙氏八大房头,其中孙五六公一支。
   下图为孙姓重修宝胜寺碑记记载,宝胜寺菩萨一尊、罗汉二尊共花银八百两。碑上记载孙氏八大房头,其中孙卅二公一支。
   下图为孙姓重修宝胜寺碑记,碑上记载孙氏八大房头,其中孙四九公一支。
   下图为孙姓重修宝胜寺碑记记载,重修宝胜寺佛殿一所。碑上记载孙氏八大房头,其中孙腊八公一支。孙氏在清朝道光年间,在池州人丁兴旺,仅为宝胜寺捐银一千两。
   孙姓、曹姓和另一姓氏共三姓村民为重修宝胜寺重修,捐钱捐地,以现三块碑记记载,证明宝胜寺由孙姓、曹姓等村民共捐银近二千两之巨,可想当年的规模之大,殿堂之华丽。可惜,清朝咸丰年间被太平军毁,后不存。下图为从池州柏岩迁徙到安徽省其他地区的孙氏后裔祭祖图片。
(本篇完)

[size=0.83em]光彩车检广告20190626版.jpg (295.3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2 分钟前 上传





 楼主| 发表于 2019-7-29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岭屏风寨遗址
——安庆军事遗址旧址系列
第183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韩岭屏风寨遗址。


    韩岭村位于安庆市宿松县孚玉镇西部,东邻宿松县平畈区,西与湖北省黄梅县、另与宿松县孚玉镇童寨村接壤,北与宿松县二郎镇石头村相邻,南与龙跃村相连。


    在这个连接平畈至丘陵地带的半山区、半平畈区域,有着大小数座军事要塞,其中有一座是由近代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建立的山寨遗址。


    太平军在安庆地区与清军周旋了十年之久,为了保存实力,最大程序减少伤亡,太平军所到区域,基本以半平畈、半山区的地方作为军事要塞,屏风寨就是代表。


    屏风寨,在安庆地区太湖县有、潜山县也有,宿松县有就不奇怪了。在太平军时期,这里叫赵河寨,与相近的童家寨互为犄角,太平军过境时,曾在安徽安庆宿松县与湖北省黄梅县的山顶间建立了这座山寨,后人称为韩岭屏风寨,现仅存遗址。


    一年多前,卒子曾到访此处。当时仅卒子一人前往山寨,山寨路较为平坦,山间主要以松木为主,需要经过几座山头才能到达,但遗憾的是卒子最终还是未能到达此处最高峰的山寨顶峰。


    为什么在这个地理位置并不算太好,山也并不算太高的地方做为军事要塞呢?过去卒子已经介绍很多座安庆地区的山寨,这些山寨组成了强大的军事对弈前沿,都要从一百多年前太平天国运动说起。


    晚清时期,农民起家的太平军打通湖北入陕关隘进入安徽,前当其冲的就是安庆周边的宿松县。太平军(长毛)主力部队由黄梅山间进入宿松县。


    太平军沿途攻克乡勇据守寨堡十余座,太平军遂入宿松城,进入宿松后,宿松以孚玉镇为中心,周边数里为半径,多集中太平军军事据点进行休养。


    屏风寨是太平军占据宿松县后,在宿松县周边建立的可攻可守的军事要塞之一。太平军占据宿松县周边的高地,又能与湖北黄梅太平军首尾呼应,让相隔几十里外的清军四面楚歌,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太平军在后期涌现出英王陈王成、忠王李秀成等著名的太平军将领。在这些将领眼中,太平军由湖北、安徽、江西等地,集中了约十万之众的太平军,这么多的部队在吃饭、住宿、通讯、交通等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太平军驻守安庆宿松县的部队占据宿松县孚玉镇北坡的大小山峰,自高而下,以火炮击城,向城中兵民进行打击。太平军各部之间占据不同的高地,与清军进行周旋。


    安庆是太平军重要的财赋重地,粮秣充足,已解决太平军的给养问题。太平军自湖北省黄梅由山间进入安徽安庆宿松县,势如破竹。


    安庆的军事价值在整个太平军战略战役中一直是要地,后安庆失守依然震动了清朝咸丰皇帝,咸丰皇帝担心太平军“势必顺流而下,直逼江宁(南京)。江宁城大兵单、势甚危急。且安庆如江宁咽喉,可见位置之重。


    太平军在安庆的布防主要是水陆大军齐并进,安庆临江面湖,湖泊众多,渔网相连。在山区与江湖之间驻防,能够轻易控制有利地形,与清军对峙。


    太平军在安庆宿松县孚玉镇的驻防,主要也是针对清军防线展开的。太平军主力集结在安庆城区、桐城、太湖,随时准备投入战斗,援应各部。


    韩岭屏风寨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是农民起义军太平军在宿松县孚玉镇韩岭山建立的据点。清朝末年,太平军部队率部在此建城垒寨,屏风寨现仅存遗址。


    韩岭屏风寨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宿松县与黄梅县、蕲春县相连,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屏风寨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


    韩岭屏风寨,横跨安庆宿松与黄梅两县,方圆几十平方公里,大小山峰近数座,生态资源丰富、景观奇特。


    据山脚下百姓说,山顶上怪石磷峋,其中还有很大的石寨墙。占据韩岭,近可与湖北省黄梅县,又可到湖北省的蕲春、浠水、英山、罗田、武穴等一带。


    韩岭屏风寨是太平军占据安庆地区的军事遗址之一。


(本篇完)



 楼主| 发表于 2019-7-30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龙山龙头峰“船艄石”
——(传说安庆是船、这里是船艄)
——安庆风景系列
第183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小龙山龙头峰“船艄石”。


    龙头峰峡谷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小龙山村,是一处知名度很高的景区。


    小龙山龙头峰峡谷位于菜子湖畔,原名小龙山风景区,因地球亿万年来各种内、外应力作用形成特殊形态的巨石地质景观而得名。


     小龙山龙头峰峡谷卒子前后到访过多次,也在过去介绍龙峰头。


     小龙山又称巨石山,因石得名,并以奇峰、秀水、神石、奇洞、白玉兰闻名于世,被称为“五绝”,奇峰有龙头峰、织女峰、罗汉峰、牛郎峰、莲花峰等。


     龙头峰海拔五百一十五米,登上峰顶,极目远眺,耳畔天风浩荡,心底也会洁净更多。  



     龙头峰为龙山凤水小龙山最高峰。传说当年东海龙王第九龙孙爱上了牛郎妹妹凤姑,牛郎织女被迫上天后,为抢救惨遭家变而昏迷的凤姑,小龙吐出龙珠,魂魄渐失,化作了今天的龙头峰。


     龙头峰最高处名曰“船艄石”,传说早在远古时代,有一艘天神乘座的巨船搁浅在长江边,经风历雨,渐渐与陆地连为一体,船桅化作了安庆振风塔,船梢化作了今天的船艄石。


    龙头峰峰顶还有一块巨石,两头高翘,中间平坦,人称仙人床,躺在“床”上,日光普照,凉风习习,真有仙人般的感受。


     极目远眺,绵延起伏的群山、星罗棋布的田园、烟波浩淼的长江和婉延萦绕的凤水尽收眼底。 图片



    小龙山南濒长江,西北峰峦叠障,清朝散文大家戴名世在《数峰亭记》里称“吾桐山水奇秀,甲于他县”,


    他还描写:“江北之山,蜿蜒磅礴,连亘数卅,其奇伟秀丽绝特之区,皆在吾县。县治枕山而起,其外林壑幽深,多有园林池沼之胜。出郭循山之麓,而西北之间,群山逶逦,溪水潆洄”见戴名世《河墅记》。


   据《安庆府志·山川》,峦媚岭俊,壑暗谷幽,飞瀑流泉,清潭绿荫,佳景叠出。


    小龙山,其景致更为妩媚。小龙山崖危峰峭,沟壑烟霞,石奇洞险,竹翠林深。


    卒子曾在四年前与二位驴友到访过这里,翻山越岭、穿石过谷,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船艄石指是就是龙头峰,观赏了这里诸多的奇趣之石,令人不能不叹服大自然鬼斧神工之精炒。 图片



  明朝沙衍中过龙山归去,赞曰:“远望青山如画,闲看白水连云”,他在《龙山道中》还写到:“淡淡闲芽葺户,萧萧疏树成林。野寺钟声日暮,山家吠呔云深”。


    龙头峰峰顶,“会当凌绝顷,一览众山小”。向西北远眺,可以看到烟波浩渺的菜子湖、一望无际的旷野平畴,更远处是绵延起伏的龙眠山;鸟瞰四周,田园村落星罗棋布,犹如一幅绝妙的山水画,浩浩荡荡的长江就象一条白练穿行于水乡天际,江上白雾迷朦,川流不息的船只隐约可见。


    那位神仙乘座的巨船搁浅在长江边,经过数年又数年,渐渐与陆地连为一体,船桅是那振风塔,船梢则是龙头峰,安庆人民已经把小龙山化成了“船梢石”。



注意看,下图巨石上坐着的是二个人,其中右侧的那个小小的蓝色小点点,就是本文作者,过河卒子。


(本篇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岳西在线论坛 ( 皖ICP备19003320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5511[24小时] 举报邮箱yxwxb666@163.com 本站法律顾问:张军 )
涉未成年人专用投诉举报专区 举报邮箱:yxwxb666@163.com 举报电话:0556-2188512

皖公网安备34082802000404号

 

营业执照

Copyright 2013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