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岳西在线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403|回复: 16
收起左侧

惊动乾隆皇帝的清代岳西挖蕨得黑米事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3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翠兰旅游 于 2016-7-11 00:07 编辑

乾隆五十年(1785年),皖江地区灾害频繁,田地绝收。以致翌年饿殍遍野。饥饿的老百姓靠采野菜、挖草根、剥根皮聊以度荒。

乾隆五十一年三月初八日,在原太湖县的唐家山——现今岳西县店前镇河西村与太湖县相邻的大山名叫唐家寨的地方,发生一件轰动一方、惊动朝野的大事。一灾民上山挖蕨根时,偶然发现蕨根底下的深土中,杂有许多黑色米粒状东西,以手一揉,成了粉末,用嘴一尝也没异味。饥不择食的灾民便取了些回家,和以蕨根杂粮之类,磨粉煮食。吃过后,倒是可以充饥,也没中毒,比吃“观音粉”(一种白粉状土)还要好些。于是,他又去挖些煮食。乡邻闻讯也都上山去刨地取“黑米”吃。吃归吃,谁也不知所吃的是什么东西。那时节,只要不闹死人,能填肚子的,都是好东西,谁还去刨根问底?有人问起,便称是“黑米”。

就这样,唐家山地方的灾民挖蕨得“米”的消息不胫而走。一传十,十传百,最后传到县城,传到衙门里。知县派人探访,果然一点不假,真有其事。当即遣衙门公差去唐家山组织挖掘。这一挖,竟然挖出“黑米”1000多担!知县命令就地分发给饿得奄奄一息的灾民,倒也缓解了灾情,救了些人命。

所谓的“黑米”究竟是何物?人们议论纷纷:有说是观音菩萨救苦救难而变土为米的“神米”;有说是前朝所囤的军粮;还有说是前代富户藏积的粮米;更有说是响马强梁所匿之物。由于战乱、逃亡等原因,年深月久,时过境迁,以致湮没无闻,所埋之物就变质发黑,几成泥土。总之,神米也罢。囤谷所化也好,这“黑米”并非粮食,权以充饥,也是出于饥荒所迫,为了活命。这本是一桩满含痛楚的“稀奇事”,地方官没什么文章可做。要做文章,应该是紧急报灾,具呈奏章,请朝廷快些赈灾,快些采取措施组织灾民自救。

然而,有些食君之禄不思报国,食民之脂不思为民的地方官,不做实事,抢着报功,一味报喜不报忧,甚至忧当喜报,恶劣至极。

唐家山地方“挖蕨得米”的奇闻,被时任安徽巡抚的书麟(镶黄旗人)得知,他急忙备表章,不奏灾民的困苦,不奏百姓生命系于倒悬,反吹嘘这是“天赐神米”,是“圣上洪福”,是皇帝“积好生之德”,出现神米乃“祥瑞之兆”,并精选米样,官封包装,飞报进京,向乾隆皇帝报喜,以图邀功请赏。

时年77岁的乾隆,是位已经执政52年,处在“康乾盛世”之期的老皇帝,也是一位儿孙满堂的古稀老人。面对皖抚从灾区敬呈的“忠心”,乾隆帝显得很冷静。他没有被糊弄得沾沾自喜,而是想得更深更远,做得更加意味深长。

乾隆亲自尝食过“黑米”,品过“黑米”的滋味后,将其分赐给各处的龙子龙孙们,还附上一首《挖蕨得米诗》。诗中嘱诸皇子都尝一尝“黑米”,体验一下民间的疾苦,读一读《挖蕨得米诗》,思考一下爱民的大事。诗是这样写的:

草根与树皮,穷民御灾计。

敢信赈恤周,遂乃无其事。

兹接安抚奏,灾黎荷天赐。

挖蕨聊糊口,得米出不意。

磨粉掺以粟,煮食充饥致。

得千余石多,而非村居地。

县令分给民,不无少接济。

并呈其米样,煮食亲尝试。

嗟我民食兹,我食先堕泪。

乾坤德好生,既感既兹愧。

感愧之不胜,惶忍称为瑞。

邮寄诸皇子,令皆知此味。

孙曾玄共识,爱民悉予志。

乾隆作为一代有为之君,所写的这首诗,既有感而发,也情真意切,一直被称为“家教名篇”在民间转抄流传,并见诸于清道光《怀宁县志·官署》。

其实,这首《挖蕨得米诗》岂仅仅是家教名篇,在今天读来,又何尝不是一篇具有现实意义的政训呢?


发表于 2016-7-3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16-7-3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1875年是乾隆五十年

发表于 2016-7-3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hy:
发表于 2016-7-3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7-4 06: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顶你!
发表于 2016-7-4 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顶::顶::顶::顶:
发表于 2016-7-4 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乾隆当政应该是1736——1795年。
发表于 2016-7-4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还有这东西么
发表于 2016-7-4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岳西在线论坛 ( 皖ICP备19003320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5511[24小时] 举报邮箱yxwxb666@163.com 本站法律顾问:张军 )
涉未成年人专用投诉举报专区 举报邮箱:yxwxb666@163.com 举报电话:0556-2188512

皖公网安备34082802000404号

 

营业执照

Copyright 2013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