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岳西在线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231|回复: 3
收起左侧

古碓臼(安庆遗址)——卒子走遍安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13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碓臼(安庆遗址)——卒子走遍安庆

古碓臼
——安庆遗址
第957篇
作者:过河卒子    QQ号:82009314  微信号:82009314
图、文:过河卒子
摩托车户外行群  群号:322708947
欢迎收看卒子QQ空间、卒子微信、微信群、卒子微博、安庆E网、徽网安庆版、安庆牵手网、安庆振风论坛、各县门户网站等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收看《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走遍安庆,介绍安庆及安庆及周边地区的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和旅游风景点。《卒子走遍安庆》是一张介绍安庆及安庆周边地区旅游景点的名片,向全市旅行或旅游爱好者推荐更多旅游景点,为读者服务!通过“卒子游记”,带领广大户外朋友去慢慢欣赏一个去除浮躁的长篇纪实旅行体验过程,从而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坚持”自我的信念,并为之努力终生。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位于潜山县天柱山西关的一处古碓臼。
    天柱山镇上的天柱山顶,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古碓臼,碓臼是在一块巨石上,像这种碓臼天柱山还有几处大小不等的碓臼。据村里的一些老人讲,这个碓臼是元末明初时造的,至今有六七百年的历史。
    卒子曾于2015年国庆前往西关见到了这个古碓臼。碓臼是刻于一巨大的巨石上,碓臼边还有架碓臼台的肘台,碓臼呈圆形,直径有十多厘米,据了解这个碓臼是明朝年间在此立村时造的,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据村里的老人口口相传,抗元的将士曾在天柱山种植大米,再使用这个碓臼是用来捣米。虽然天柱山上古碓臼上没有刻字,年代暂无法确认,但碓臼在潜山各个的村落较为常见,历史久远,存在数百年的可能性很大。
    天柱山不光是风景秀美,人文历史也是很有来历。碓臼是用来稻谷脱壳的工具。早在汉朝时期,安庆潜山一带的居民就开始使用这一古老的工具,稻谷中分离出来的糙米粒,身上的糠皮在砻中是搓磨不掉的,为此,就得将这些脱了壳的糙米粒放在碓臼中加工以脱糠皮,这个加工过程称为“舂米”。
   往昔舂米用的是“脚碓臼”,即是在石臼前竖两木柱和一横木,横木中间支一能转动的木杆,木杆的短端是舂米用的石碓,其下方正对着石臼;木杆的长端处为脚踩的位置。舂米时,先把稻谷放进石臼中,而后舂米人用脚踩动木杆的另端。由于脚踩端距横木支点的距离长于碓端距支点的距离,根据杠杆原理,人脚就很轻松地踩动,使石碓抬起,即使其重力势能增大;当脚一松开,石碓就下落,由势能转化为动能,从而增大其动量。当石碓落在臼中糙米粒上很快停止,根据冲量原理,其冲力也就很大。这冲力就使糙米粒的外层糠皮脱开,即是使米粒与糠皮分离开。由于“脚碓臼”的木柱、横木与木杆所组成的架子占地面积太大,且整个架子结构又太花钱,故此农村中比较多的是使用“手碓臼”,即是直接用手工举碓往臼中碓舂糙米,使糠、米分离。“手碓臼”的工作原理是:举碓时手臂是利用杠杆原理,让石碓稍作圆周运动,使其重力势能增大。之后让石碓往原来的圆周方向下落,使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石碓落在石臼中时,动能变大,其动量也随着变大。当石碓舂入糙米堆中立即停止,这时石碓的动量变化在极短的时间内即刻为零,根据冲量原理,这时产生的冲力也就变得很大,冲开糙米中米粒与糠皮的结合力,从而使糠、米分离。
—完—
2016-05-13

发表于 2016-5-13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16-5-13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6-30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岳西在线论坛 ( 皖ICP备19003320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5511[24小时] 举报邮箱yxwxb666@163.com 本站法律顾问:张军 )
涉未成年人专用投诉举报专区 举报邮箱:yxwxb666@163.com 举报电话:0556-2188512

皖公网安备34082802000404号

 

营业执照

Copyright 2013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