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南大别山地区“三棵半”神茶之县外二棵 [上篇]
中国是茶的故乡,可以从中国古今很多地方发现的野生大茶树得到证明。中国是野生大茶树发现最早、最多的国家。
茶,与中华文化相伴已走过数千年历史长河,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糅合了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中国茶是对人类健康的巨大贡献。中国茶茶祖是神农,神农也是世界茶的茶祖。中国茶传播到世界各地,增进健康,增进快乐,增进身心和谐,为健康理念和禅茶文化增添了无限魅力。
做为岳西人应该了解的是,岳西自古盛产名茶,有据可考的种茶历史已有2000年,清光绪《霍山县志》记载:“霍山黄芽之名已肇于西汉”。史载“寿春之山有黄芽焉,可煮而饮,久服得仙”。在陆羽《茶经》、李肇《国史补》中均有记载,而岳西石佛村、明山曾是霍山属地,是相传皖西南大别山地区“三棵半”神茶中的一棵半所在地,可见岳西茶叶历史悠久。
如今,不论是霍山还是岳西,均以相传的“三棵半”神茶地的茶最富盛名。
今天先来说说“三棵半”神茶中的“二棵”神茶,另“一棵半”神茶下篇介绍。
相传唐代开元年间,一高僧隐居岳西县青天乡明山寨老林中,建草庐,种茶树,医百病。高僧常云游四海,在大别山四处分別种下“三棵半”茶树。后人为纪念高僧修建寺庙,香火鼎盛,僧人每逢初一、十五把香灰撒于树下,天长日久,茶树便有了灵气。当地百姓以神茶为药引子,治疗百病,为了保护神茶不被偷走,他们在神茶的四周栽满茶树,于是茶叶种植便在当地发展起来。后被尊奉为“三棵半”的神茶。
“三棵半”神茶其中有二棵分别在霍山县大化坪镇金鸡山村金鸡凼和霍山县佛子岭镇乌米尖。是“黄芽茶”的最早也是最原始茶树品种地。唐李肇《国史补》把寿州霍山黄芽列为十四品目贡品名茶之一。明代霍山黄芽也列为贡品,清朝列为皇家御用。
金鸡山神茶传说:(金鸡山村位于霍山县大化坪镇金鸡山村)
相传很久以前,“金鸡山”乃是一座无名之山,山上有一片茶树,茶虽长得很美,但品之味苦难咽。只有一棵茶味甜香醇,老人喝了能返老还童,孩子喝了聪明过人,还有起死回生之效。然而,谁也找不着这颗茶,因而也就无人能领略它的神力。不知过了多少年的一天,突然来了一位翩翩少年,自称是黄家子孙,特来迁祖坟的,他家祖坟就在这块茶地上。周围的乡亲闻知后都赶来看热闹,少年环顾人群,突然在一位白首童颜的老者面前叩头便拜 :“尊敬的长老,您是这里的老寿星,世态沿革您最知晓。黄家祖坟葬何处?敬祈指教”。老人只是笑而不答。待到夕阳西坠,围观的人群散去,老人才神秘地问少年道:“你可是黄游人的第八代子孙”? “正是”。少年甚感惊奇。老人呵呵一笑:“前天午夜,我作了一个神茶梦”,梦中有一个姓黄的人来找我迁坟,这两天我一直在寻思这梦,刚好你就来了。今晚午夜南天门开时,我们才能正式揭墓”。少年惊喜地抱拳长揖,急切地请老人告知哪颗是“神茶”。老人说:“到时自然明白”。?
午夜时分,东南方一声霹雳,一道金光闪过,只见茶丛中的一棵茶树放出宝石般的光环,耀人眼目。“神茶”!少年急不可待地奔过去,拔起那棵发光的茶树,接着拼命地创起土坑。 一块晶莹的石板出现了。“不能搬。让石板自开!里面有……”老人的话未说完,少年已把 石板掀起,一对美丽可爱的小金鸡“嗖”的一声飞跑了。少年不顾一切地追去。可怜小金鸡 还没到完全成熟的时候,没飞多远,扑楞两下,一前一后地落在小河里不见了。从此,这条小河就叫落鸡河,这块茶地就叫金鸡凼了,金鸡当地最高处就叫金鸡山头了。
据说,打那以后,这片天然茶园所产的茶再也不苦了。并且香味奇特,叶片呈金黄色,汤汁也为嫩黄色。饮之无限愉悦。因此,作为贡茶,世世代代到如今。
乌米尖神茶传说:(乌米尖位于霍山县佛子岭镇西腹地,在佛子岭水库中上游,海拔800余米)
据说,很古的时候,乌米尖也不过400多亩茶地,一次,山上有位少妇半天采了一棵还没采完,这边采了那边又长起来了,少妇感到很怪,仔细看了看这茶树,不大也不小,茶头不稀也不稠,为什么采不完呢?她望了望身边其它的茶树,也没有什么两样,都嫩油油的,绿茵茵,她又尝一枝茶,甜密密,香馨馨的,顿时,神清目爽。她高兴极了,唱着山歌接着采,还是采不完,可带来的框篮再也装不下了,心里想,我要是走了,被别人发现了怎么办?少妇很贪婪,解下身上的裙子,把这个茶树严严的盖了起来,谁知下午再去采那棵茶树时,和其它茶树一样,刚采一遍就成了光光的枝干了,从此乌米尖的神茶的故事就传开了,如今,这里的茶园已发展了,几千亩了.......
岳西飞鹰收集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