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山志》纠补 黄信一生于岳西县 柯万英 元朝状元黄信一究竟是太湖县人,还是岳西县人,现以千顷堂《黄氏宗谱》和黄氏祖坟为据,证明黄信一出生于岳西,成长于岳西县,安葬于太湖县。
千顷堂《黄氏宗谱》记载:第一世该,字备楚,庠生,以孙信一公殿撰诰封资政大夫、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妣任氏诰封夫人,夫妇合葬于(原太湖县)北乡杏花村,西冲大凤形,又形肖真武打坐,乾山巽向;生子一知伦。 第二世 知伦,该公子,字乃九,号雨崖,元庠生,以子信一公殿撰诰封资政大夫、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妣柏氏诰封夫人,夫妇合葬(原太湖县)北乡杏花村石鼓岭,坐东向西,有石鼓、石鸡公、石香炉为记,生子二:长信一、次信二。 第三世 信一,知伦公长子,字福鸣,号有朋;元顺帝元统甲戌科(1334年)进士,殿试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累官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诰封资政大夫致仕;生于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七月十三;卒于元顺帝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庚寅十月初八日。御赐祭葬石鼓岭下纳瑟石,形肖九龙攒顶,坐西向东,有碑有廓。从祀乡贤祠,载省志隐逸传,县志儒林传。妣汪氏诰封夫人,葬西冲大凤形始祖该公墓右;妣陈氏诰封夫人,葬西冲凤形,与汪氏合墓。生子四:孟德、孟安、孟常、孟元。
信二,知伦公次子,碑称元朝解元,妣氏缺,墓在西冲,坐南,子孙住白芒山下。(黄氏族人传说,黄信二因向朝廷献白鹿而封献宝状元,当地有白鹿坪) 笔者实地考察,黄氏始祖黄该之墓在今岳西县店前镇河西村(原杏花村)凤形组,其碑中直书“始祖黄公讳该老大人、母任氏老夫君之墓”。紧靠始祖墓的是黄信一的二位夫人汪氏、陈氏之墓,此碑中直书“三世祖黄母汪、陈老孺人之墓”。另始祖墓左右、右上方都是黄氏历代祖坟。距黄氏祖墓不远处居住着黄氏后裔:黄传显、黄传高等。黄该全体后裔每年清明节都要前来祭奠此始祖墓。黄氏始祖墓前土地开阔,农舍连片,有古民居遗址。 黄信一墓在今太湖县羊河村石鼓岭公路上方,2012年公布为安庆市文物保护单位。黄信一墓与祖父,和夫人墓相距三公里左右。黄信一墓后方为陡峭山坡,前方、左右地势均为斜坡,不适合建房,没有民居遗址。黄信一父母安葬于石鼓岭。笔者有以下推论: 第一,由以上两处墓地环境,附近遗址综合考虑,黄信一墓地不是其生活、成长的地方。其祖父黄该的葬地附近才是他其出生、成长的地方。
第二,黄信一为官清廉,卒于山西任上,时年54岁。御赐扶棺回乡,祭葬 石鼓岭(今太湖县羊河村打鼓岭)。按照汉族丧葬习俗,一个人的墓地选择,必须考虑生辰八字、朝向、生克相冲等方面的问题。再加上他是朝廷要员,所以他的墓地要另作选择。古时为先人选择墓地相距十里、百里都属正常,所以黄信一的墓地与其出生、成长地相去甚远,十分正常。 第三,黄信一的二位夫人都安葬在祖父黄该旁边,是否更能说明哪里就是他的生长地呢? 现在争论黄信一究竟是哪里人,其实都是1936年划分岳西县所造成的,1936年1月前,岳西县杏花村,与太湖县杏花村都是太湖县北景宁乡的杏花村。都是一个县,黄家在此是富家望族,方圆十余里都是黄家的山场田垄,他们认为哪里风水好就葬哪里。况且,就在今天,那些地方也还有黄氏子孙居住着。 笔者在此论说一番,只是为那些想要说清,而说不清黄信一到底是呢里人的人,解个难题而已。
附记,黄信一(省通志作“一信”),知伦公长子,字福鸣,号有朋。太湖县北乡薛义河附近(今属牛镇镇。一说叶冲村,今属牛镇镇羊河村;一说杏花村,今属岳西县店前镇。)人,生于元成宗二年(1296)七月十三。顺帝元统甲戌科进士,殿试一甲一名,即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累官吏部尚书、资政大夫。清康熙《安庆府志》记载为仁宗朝(1312——1320)殿试第一名。 又附黄信一诗四首 杂咏 促织鸣洞房,闺妇泪如雨, 终夜织不休,身间无一缕, 翡翠在河梁,罗者折其羽, 不慕此鲜鱼,那能复寻侮。 山荘即事 茅屋枕林柯,野人居若何。 径随流水转,门向乱峰多。 野阔看鸿雁,齐空对薛萝。 儿童报溪涨,不寐缉渔蓑。 燕子岩晚眺 独坐苍岩秋思多,何来落木满条河。 楚天红乱司空树,皖岳青县野荡波。 ◇◇塞鸿回冻岫,漫惊山鬼笑平阿。 人心如面羞相问,醉倚頺阳一放歌。 山房读书 竹栏幽曲处,吾膝却容弯, 注砚垂松露,摊书点石斑, 鸟音挑晓梦,窗色弄春山, 时有相过客,门开即倩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