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岳西老头 于 2013-10-21 20:01 编辑
沙村地处巍峨挺拔的大别山南麓。它北倚桃园寨,南至玄风岭,东枕斗水岗,西耸马园寨。一条小河从东向西流去,河两岸长满了高大的木梓树,每年入秋木梓树叶逐渐由绿变黄、变红、变紫,赤橙黄绿,融为一体,橙红绛紫,色彩缤纷,连高明的水彩画家也要叹为观止。这时,不管是从拔地而起的马园寨向东回首,还是从车鸣人集的斗水岗向西瞩目,映入你眼帘的都是那火红的木梓树叶。远看,像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近看,又像是一簇簇怒放的鲜花,映得天红地赤,令人陶醉。 就在这方圆只有十几公里的地方,当年曾经受了人民革命斗争血与火的洗礼,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史诗,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这里的“文蔚小学”曾是沙村革命的摇篮,中共沙村河支部是全县最早的四支部之一。沙村回龙庙是中共潜北县委,中共岳西县委的所在地;沙村河两面的高山峻岭是“七人游击队”“便衣六分队”“皖潜游击队”“四路游击师”的根据地。在这里,有许多热血男儿为国忘家,奔赴皖南,点燃了宣城、祁门等县的革命火种,英雄们把自己的涓涓热血,洒在家乡的土地上,洒在人民革命事业的征程中,红透了家乡的梓叶,红透了家乡的山川。 解放后,沙村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用自己辛勤的双手把家乡建设得焕然一新。当年烈士鲜血洒过的土地已被开垦成一亩亩良田,一条条茶垄,一片片桑园。1973年修筑的横山水库,一泓渠水延盘山渠浇灌大半个沙村。1976年修建的沙村公路,1993年修筑的西龙公路像两条素练横贯东。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沙村人民在这红叶辉映的土地上有掀起了生产建设的热潮。桃园寨的高山峻岭已绽出了片片新绿,沙村河两岸的荒坡,已种上了珠珠板栗苗,茯苓、粉丝、蚕桑、茶叶同步发展。沙村的教学质量日益提高,百名大学生叩开了同济、武汉、北外、北邮、、北师大、西南交大的校门。沙村的“文蔚诗社”也以它新奇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面前,讴歌着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 正是 : 家住沙村西水边,飞旗寨下对牛眠。 南飘素练飞金辇,北绕青龙喷玉泉。 秋色流丹凝梓叶,春花吐艳拥桃园。 凭借当年英雄血,点染今朝壮丽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