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瓷饰瓷刻 发表于 2019-5-22 16:02

余总辖,一位神秘的祖先

                                                    余总辖,一位神秘的祖先(一)
                                 作者:余卫星
   
    从六(安)潜(山)高速岳西出口一直往北,到来榜镇再往西,沿318国道行至一座高耸的公路石拱桥,该桥长约1000余米,宽8米,修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为国道318线公路线,是一座四孔的石砌公路桥,桥中间的单孔跨度宏大,在公路桥的中间形成一个微微的高拱,横跨在山梁的两边,远远望去,似彩虹飞渡,非常雄伟壮观;桥下水流湍急,清澈见底,是一个三条溪流的交汇口,故曰:三河大桥。
    从三河大桥西头往左,有一条羊肠小道(现已经兴修了一条三米多宽的水泥路),穿过层层树林,越过一片山脊,只见群峰环抱的中间,有一块方圆不过三四公里的盆地,一条溪流刚好从盆地中间穿过,这就是余姓传说中的“余宕”了。 “余宕”又称“余家宕”,在余姓心目中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安庆诸县余姓子孙前来祭祖,人们便常常议论,“看,余(鱼)又下宕了,天要下雨”,说也奇怪,祭祖的日子总是常常遇到下雨。
    岳西的余姓(包括安庆诸县),他们视这里为最神圣的殿堂,是他们的根本地,因为,这里安葬了他们的始祖——总辖公。
    盆地的中间有一块凸起的山梁,山梁一直婉娫地连着山峰,在山梁的两边各有一座小的山丘,似两只前伸的虎爪,紧紧围绕着山梁,婉蜒连着的山峰俨然似向上翘立的虎尾,这活脱脱就是一只威武雄壮的伏虎啊!在虎形山的中间是一大片墓地,这里就是安葬了被安庆诸县余氏子孙尊崇的祖先(迁岳始祖)总辖公了。
    今天的总辖公墓地已经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建筑群,占地约1000余平方米,硕大的停车场足有四个球场大小,三级水泥浇筑的台阶,四面安放有雕刻精美的汉白玉石栏杆,在黑色大理石的墓碑上镌刻“始祖宋总辖余公讳四十之墓”,在墓碑两旁刻有对联“总辖王师匡宋阙忠名千古,宏开族脉启家声懿德万年”,“总领三军,刀寒剑鞘,辖地千里,民服心怡”。
    从总辖公墓地右边相隔数百米的地方,有一座始建于清同治年间的古祠,这便是总辖公的四五六子后裔共同修建的祠堂了,由于是真字辈四五六子合修,故又称“三合堂”。现在,由于1987年和2000年两次大规模的家谱联修,对古祠进行过多次维修整理,这座古祠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三合堂”,应该属总辖公真字派六大房和皖西南余氏聚集家族活动的一个公共场所,现在称之为“合兴堂”,也是岳西县文化保护单位。
    在祠堂里供奉了各房支的祖先牌位,接受真字派六大房裔孙的祭拜,在每年的清明前后,这里香火燎绕,经久不散。 古祠为砖木结构的徽式建筑,气势宏伟,粉墙墨瓦,圆柱斗拱,四周立有高高的马头墙,三进两厅四厢,中间有碎石镶出的天井和青砖铺就的回廊,门口黑漆大门上篆有苍劲的木刻“山峦毓秀,湖山朝宗”八个隶书大字。
    整个古祠简朴典雅,散发着浓馥的书香气息,没有过多的雕梁画栋,特别奢华的装饰,这样建筑风格展示着当年的余氏家风:低调、简朴,宁静淡泊,耕读传家。 在古祠的正对面,湍流的河岸旁有一形如大印的巨石,这便是传说的“印子石”了。现在的“印子石”是人工用条石垒砌而成,原石已经跌落于深幽的河谷中,在每年冬季枯水期尚能看到湮埋于泥砂中的巨石一角。关于“印子石”有许多美妙的传说:当山鹰叼猎物在巨石上啄食时,如有鲜血淋洒在巨石上,这一年余姓族人中,就有一位能考取功名,入朝为官者!
   原石跌落于河谷中,据说是缘于家中妇孺不堪忍受夫妻的长久离别,难得有团聚的日子,一气之下,便推倒了这坑人的印子石,于是乎,在朝中当官的官老爷,便纷纷解甲归田,退归故里,从此以农耕为伴与官场无缘了,这也印证了那句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是一种人们厌倦官场,向往过普通人家的生活愿境而己。
    余宕是一个风水宝地,这里群山环绕,森林茂密,三面环水,风景宜人,就连祼露的河床岩石中也出现奇观:九井三缸,据说硕大的天然石井中深不见底,水缸中的泉水也是终年不断,甚为奇异,有《伏虎乐章》诗为证:上帝龙钟伏虎区,迁潜始祖卜安居,天生九井三缸美,地长金狮白象殊,一杆木旗描龙动,半轮明月照心舒,桃园天柱收眼底,玉带乌纱庆有余。
   谱载,余总辖,讳四十,世居江西鄱阳饶州,元季避兵乱,六子负父骨迁潜(岳西),卒缺,葬上清羊角河廖家岭下余宕伏虎形,金、汪二妣卒葬饶州瓦屑坝。 廖廖几句话就概括了总辖公的生平事迹,因此,在我们后代人看来,这位迁潜(岳西)的始祖留给后人的是一团迷雾:余总辖生于何年,死于何年?为什么是六子千里迢迢从江西饶州负父骨而来,为什么二位妻子却葬在瓦屑坝?这瓦屑坝今又何在?种种迷团,困扰着几百年来的余氏后人。
   余总辖,一位神秘的祖先,一位让后人值得探索的祖先。
(未完待续)


作者余卫星别号沧海,为余总辖24世裔孙,皖西南余氏文化大观编辑组成员

瓷饰瓷刻 发表于 2019-5-22 16:20

:同意::同意:

花发童子 发表于 2019-5-23 08:08

还有这些典故?

于斯人 发表于 2019-5-23 08:32

我是余姓子孙,也知道余家宕,族里祭祖去过几次。感谢楼主为余姓宗族文化传承所做的贡献!:hy:

铁鹞 发表于 2019-5-23 10:14

来榜三河村有余氏宗祠,所在地名羊角河余家宕。宗祠背倚青峰,层峦迭翠;堂前溪流环绕,紫峰如屏。祠前虎形山下安息着抗元英雄余四十。宋末元初,余四十官居总辖,响应文天祥丞相号召,起兵抗元;南宋景炎二年与元宣武将军齐秉节战于黄州,因援绝立孤,被斩于阵,为宋室尽忠。余将军生有六子,为逃避元廷追杀,兄弟六人背负父骨,潜往大别山区,将父亲安葬在上清羊角河虎形山下。葬好父亲后,兄弟洒泪而别,六人以羊角河为中心,向四周迁徙。余真一居黄沙岭下朱屋庙;余真二居潜山县官庄。余真三居霍山黄梅河;余真四居潜山余家井;余真五居司空山下银河;余真六留居羊角河余家宕。如今,每年清明时节,鄂、皖、赣的余氏后裔纷纷前来余家宕先祖祭奠忠魂。

瓷饰瓷刻 发表于 2019-5-23 10:29

铁鹞 发表于 2019-5-23 10:14
来榜三河村有余氏宗祠,所在地名羊角河余家宕。宗祠背倚青峰,层峦迭翠;堂前溪流环绕,紫峰如屏。祠前虎形 ...

.
余真一虽葬在朱屋,但是后裔却迁居湖北大冶等地(谱载)

瓷饰瓷刻 发表于 2019-5-24 09:55

明月几时有 发表于 2019-5-24 08:49
潜山官庄的余氏宗祠很气派,系余氏良辅公总祠。“德馨庄”是一处雕梁画栋的古建筑,门前有一棵4人合抱的千 ...

潜山官庄余姓系余总辖的二子真二公后裔,这里近代历史上出过多位著名人物,如国民时期的安徽省长余谊密,汉学家,历史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余英时,革命家余大化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余总辖,一位神秘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