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西好山好水 发表于 2016-11-22 16:22

民俗文化应注重传承与保护

                                                      
      十八大报告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民俗文化是一个地方乡愁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地群众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某地将废弃的茭白秸秆制作成具有观赏价值的工艺品销售,“海绵宝宝、大白、米老鼠、长颈鹿、熊大、迎亲队伍……”山村处处可见,走进当地如置身童话世界,吸引各地客人前来观赏订购, 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
      目前民俗文化存在问题不少。一是挖掘和保护力度不够。如某地挑花篮、打连厢等群众民俗文化较分散,流传于民间,未进行统一整理和收集,也未进行深度挖掘,相关民俗文化未形成统一的文字资料得以传承。二是缺乏民俗文化传承人。民俗文化的传承人以老年人居多,年轻人对民俗文化了解较少,缺乏后备人才。三是民俗文化的宣传不力。某些民俗文化在群众中宣传不够,尤其是在青少年中缺乏强有力的宣传,导致青少年对其缺乏了解。四是民俗文化带动效应不足。民俗文化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方面滞后,未能形成文化旅游产业,未能有效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针对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一是加大对民俗文化的挖掘力度。组织当地文化骨干统一整理民俗文化类型,编制文字资料,可建设民俗文化展览馆,让民俗文化得以保存,文化部门加大投入资金,加强对展览馆的建设力度。二是注重培养民俗文化传承人。加强对民俗文化传承人的培训,如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鼓书更好传承,鼓书传承人可开设培训班,到当地学校区进行相关的培训、宣传、推广。在注重培养过程中,注重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深入进去,贯穿合一,使其成为有文化有内涵的传承人。三是推动民俗文化带动旅游产业发展。形成民俗文化旅游产业链,使其成为乡村留得住人的重要保障,打造具有乡土气息的民俗文化,注重对民俗文化的合理规划,彰显地方特色。注重在细微处宣传,通过路灯、公共场所、集中广场宣传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使其成为旅游发展的推动力。宣传一些景点的民俗文化,让游人驻足长留,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小庄 发表于 2016-11-22 16:25

:hy::顶:

小庄 发表于 2016-11-22 16:25

:偶野::myga:

瓜片翠兰 发表于 2016-11-22 16:40

弘扬新农村新气象不必遮遮掩掩,茭白秸秆编织就发生在主簿镇,何以“某地”代之?开篇尚且如此,正文我想也好不到哪儿去!

山有木兮木有枝 发表于 2016-11-22 16:58

尊重传统就是最好的保护   

长岭岗 发表于 2016-11-22 17:12

:hy:。。。。。。。。。。。。。。。。。。

明月几时有 发表于 2016-11-22 18:04

瓜片翠兰 发表于 2016-11-22 16:40
弘扬新农村新气象不必遮遮掩掩,茭白秸秆编织就发生在主簿镇,何以“某地”代之?开篇尚且如此,正文我想也 ...

同感同感!本来准备认真回复的,但发现这个楼主的内心不愿意宣传家乡,我也就失去了认真回帖的兴致。

瓜片翠兰 发表于 2016-11-22 18:21

明月几时有 发表于 2016-11-22 18:04
同感同感!本来准备认真回复的,但发现这个楼主的内心不愿意宣传家乡,我也就失去了认真回帖的兴致。

英雄所见略同!:hy:

花发童子 发表于 2016-11-23 08:00

讲的对极了:hy:

编辑二 发表于 2016-11-23 08:02

一篇好文章,遗憾是以某地代表了岳西主簿。其实,这类文章直接点出来,更有说服力!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民俗文化应注重传承与保护